志愿者 | 探秘简牍之旅——记志愿者唐家琪

返回
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4151 文章来源:​志愿者 张莎青

初见简牍

唐家琪老师是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资深志愿者。2011年,在参观长沙简牍博物馆时,唐老师首次接触到简牍这一古老的文字书写载体。初见简牍,她好奇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小竹木片,会隐藏什么样的秘密呀?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唐老师对简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一片小小的简牍,背后隐藏着多么厚重的长沙历史故事。自那以后,简牍在唐老师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探秘简牍

初次接触简牍后,唐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是选择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历史。她翻阅了大量书籍,重复收看与简牍有关的历史纪录片,力求对简牍的历史、文化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

唐老师通过学习,了解到简牍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简牍作为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并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时期达到兴盛。

在深入了解简牍历史后,唐老师毅然加入了简博志愿者队伍,希望能将简牍的历史和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初拿讲解词,唐老师发现简牍的内容比较深奥、不容易记忆,讲解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她乐意去突破自己,挑战一番。每次培训结束后,她都会来到展厅,一边对着讲解稿,一边总结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等到她能流畅的说出讲解词以后,她便约上其他志愿者老师,或两人,或三人组团,在展厅里,互相讲解互相学习。

领悟简牍

在她眼里,做讲解员并不“简单”,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瞎编乱造”;讲简牍,是“负责任地如实讲”。对于讲解词,她都力求读懂、读透。对于每一件展品,她都要去挖掘它的真实历史背景,讲出它和现在社会生活的关联,她力求讲解精炼而有趣。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唐老师通过实际接触简牍展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简牍的制作工艺、书写内容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她努力挖掘每一件展品的真实历史背景,力求在讲解中精炼而有趣地呈现给观众。

自2012年加入长沙简牍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提供志愿服务。即使在被评为简博荣誉志愿者后,她的热情也丝毫不减,她积极参与简博组织的各类讲座、培训和外出学习,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心得。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唐老师对简牍背后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传承简牍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时至今日,如果将展厅每一件文物随机拿出来,她都能随时随地讲解。她的讲解细致入微,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讲解的清晰明了,让观众们对简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简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誉和尊重。

在忙碌的生活中,每个人的时间都显得尤为宝贵,然而对于唐家琪老师以及其他简博志愿者们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却是无价的。他们始终坚守初心,深知为人民服务是前行的动力与方向。通过精心准备和耐心讲解,他们不仅帮助观众揭开了简牍背后深邃历史的神秘面纱,更引导人们深入领略长沙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深切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挚与温暖。简博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志愿者精神的真谛。他们的简牍探秘之旅,将是一段持续深化、不断前行的文化传承之旅。

图片 1.png志愿者唐家琪为观众讲解

图片 2.png

唐家琪老师在“穿越时空的映画”实践活动中为观众整理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