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简牍对话法兰西,中法文化论坛谱写文明互鉴新篇章
返回当两千年前的华夏简牍与法兰西文学诗篇在湘江之滨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2025年11月2日至4日,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论坛以“多元共生与和谐共进——开辟中法文化交流新格局”为主题,中法两国政商学界精英和文化领域翘楚齐聚长沙。
举世瞩目,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平台
本届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与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联合主办,是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16年创办以来,论坛已在北京、法国里昂、陕西西安、法国尼斯、江苏苏州、法国多维尔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高层次对话场域”。此次落地长沙,不仅延续了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更以“多元共生”为核心,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市长圆桌对话及六大平行论坛,聚焦文旅融合、科技赋能、艺术传承、文保创新等前沿议题,为全球文明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论坛期间,湖湘非遗展示、中法艺术家音乐会、夜游星城等特色活动同步展开,通过沉浸式体验打破文化边界。其中,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的“潇湘有诗 求其友声”主题微型展览,以简牍为媒,串联起中法文化的千年对话,成为论坛文化展陈的一大亮点。
文明互鉴,简牍为桥连通古今
论坛情定长沙,自有渊源。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创立新民学会,组织数百湖湘青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为两国文化交流播下最早的种子。在此深厚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的“潇湘有诗 求其友声”微型展览,巧妙呼应了论坛的文明互鉴宗旨。

“潇湘有诗 求其友声”展览以湖南出土简牍为核心,以十则穿越时空的简牍故事为主线,精选包括长沙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五一广场东汉简在内的89件展品,百科全书式地展示了简牍时代湖南地区尤其是三国时期长沙的“购物清单”“官府指令”“家书”等千年前的生活图景。观众通过“户籍登记”“粮食调配”“司法调度”等内容,直观感受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智慧与法国启蒙思想的共鸣。
纸张发明前,中国人把竹片、木片作为书写工具,这就是简牍。长沙以简牍出土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大、序列最完整,享有“简牍之都”的美誉。“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潇湘大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从屈原行吟的汨罗江畔,到范仲淹笔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岳阳楼;从马王堆汉墓的千年帛书,到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十万枚简牍,这片土地以山河为卷、历史为墨,孕育出无数文化瑰宝。中法文化论坛的落地,为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湖湘大地提供了向世界展示的绝佳舞台。如今长沙以简会友,求其友声,既呼应《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典故,也寓意中法文化‘以文会友、美美与共’的愿景。“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与“追求自由”法国文学的浪漫邂逅,让沉静的竹简与炽热的诗句碰撞出跨时空的火花。
特色活动,沉浸式体验文化交融
为丰富论坛内容,长沙简牍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文化体验活动。“书于竹木--竹简书写体验”、书法机体验等互动项目,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亲身体验。嘉宾们手握毛笔,在仿制竹简上抄写中国古代诗词,认真感受汉字书写的庄重与美感。大家在体验后纷纷感慨:“亲手制作简牍让我理解了中国人‘见字如面’的文化内涵,这比课本上学到的更加生动。”活动不仅让外国友人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了直观的互动平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站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历史节点,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以长沙为舞台,不仅巩固了传统合作领域,更开拓了文旅合作新空间。长沙也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借鉴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讲好简牍里的“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