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意未尽,简牍传情忆悠长——长沙简牍博物馆2025年暑期文化活动完美收官

返回
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105

  盛夏时节,全国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博物馆热”成为现象级文化风潮——各地博物馆依托特色馆藏与创新服务,纷纷化身热门打卡地,成为游客感受历史、触摸文化的核心选择。在此浪潮下,湖南省文旅事业同样展现出蓬勃活力,以丰富的历史底蕴与多元的文旅融合实践,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探寻湖湘文化魅力。作为湖南文化版图中的重要一员,长沙凭借独特吸引力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更成为无数游客的出行首选。为不负这份期待、满足参观需求,长沙简牍博物馆紧跟热潮,以自身特色成为文旅市场的亮眼存在。博物馆始终秉持“观众至上,服务为先”理念:从细致防暑措施与便民关怀,到深度多元的展览、趣味特色活动,既让观众在炎炎夏日感受清凉,也能沉浸式触摸简牍的厚重历史;更为每一位访客精心烹制难忘的暑期文化盛宴。

  这份匠心终在盛夏结出硕果:7月1日至8月31日,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84588人次,奉上专业讲解630场,迎接团队176支。其中,省外观众占60.1%,尤以广东、江西、湖北、河南四省为最,他们循着简牍的墨香,跨越山海,赴一场与千年文明的盛夏之约。

  一、多维发力保障开放,筑牢舒心观展基石

  暑假期间,长沙简牍博物馆严格遵循“每周三至次周周一(每周二闭馆)9:00-17:00(16:30停止入馆)”的开放时间,针对暑期客流激增、高温天气等特点,从客流调控、讲解服务、安全保障、设施运维四个维度升级保障措施,确保观展秩序与体验。客流调控上,为“文脉在兹谊居千年——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和他生活的城市”特展增设临时引导岗,安排专人疏导展区人流,避免扎堆拥堵;讲解服务上,每日设置多批次固定时段讲解(覆盖“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专题陈列”“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及“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特展),同步提供智能导览讲解器租赁与人工讲解服务,累计服务观众超9万人次;安全保障方面,增加安保巡逻频次,定时对展厅、楼梯间、消防设施进行安全巡查,在特展厅设置“安全提示岗”,提醒观众规范观展;设施运维上,每日闭馆后对空调、照明、电子导览屏等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暑期开放期间设施零故障运行,为游客打造安全、有序、顺畅的观展环境。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二、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让历史“活”起来

  为推动简牍文化与长沙历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长沙简牍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积极参与,让千年文脉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活力。

  (一)“小馆员”社会实践:在岗位实践中播撒文化种子

  “小馆员”社会实践活动面向青少年群体招募参与者,结合博物馆实际运转,以岗位实践为核心目标。活动以“岗前培训、岗中带训、岗后总结”完整流程提供专业指导:岗前帮助孩子们了解简牍历史价值与展馆运营流程,岗中引导“小馆员”化身文化传播使者,协助引导观众、参与岗位实践;这不仅让孩子们收获课外新知识,锻炼胆量、提升社交与沟通能力,更助其初步认识博物馆组织构架与运行模式,在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种子,为简牍文化传播注 入青春动能。

图片4.png

  

 (二)“小小讲解员”培训班:17年坚守培育文化传承者

  深耕17年的“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是长沙简牍博物馆暑期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教育品牌。9天课程里,孩子们通过趣味课堂、近距离观察文物、掌握简牍历史与文化价值,再经语言表达、仪态指导、模拟讲解等实践,完成从“历史爱好者”到“准讲解员”的蜕变。

  考核合格的“小小讲解员”持证上岗后,以童声童趣让简牍文化更接地气,既为博物馆志愿服务注入新鲜血液,更成为连接文物与大众的独特桥梁,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焕发新活力。

图片1.png

  

  (三)“我们长沙城真好玩”系列:以“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激活互动体验

  长沙简牍博物馆以特展二厅“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和他生活的城市”为核心场景,策划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系列特色活动,让历史文化可触可感。

 面向亲子家庭与儿童群体,活动聚焦趣味互动体验:“人形木牍OOTD”将文物元素与潮流穿搭结合,孩子们可发挥想象为“人形木牍”搭配特色“服饰”,在创作中记住文物背景;“文物钓钓乐”以仿制文物模型为“垂钓目标”,小朋友能在游戏中认识文物名称与用途;“千年印记”提供文物原型定制印章,观众可在明信片上盖章,将历史记忆带回家。同时,活动兼顾文化深度与参与感:“投壶问策”再现古代文人娱乐场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人生活;专为学生设计的“研学营”,围绕贾谊生平与古代长沙城历史设计互动题目,引导青少年从“看展”走向“读懂历史”,让博物馆教育落地生根。

图片1.png

  图片3.png

 (四)传统工艺与节日特辑:让文化传承更有温度

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天心区科协共同开展“扎染科普”活动,将传统工艺与文化科普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专业老师详细讲解扎染的历史、制作原理与传统技法,从布料甄选、染料调配到扎结手法,全程耐心指导每一步操作;孩子们充分发挥创意,亲手完成裁剪、扎结、浸染,在指尖翻飞与色彩碰撞间直观感受传统工艺魅力,让古老非遗技艺在沉浸式实践中“活”起来。

  图片1.png

 图片2.png 

 恰逢七夕佳节,展馆还特别推出“简牍里的中国节・七夕我们在一起”活动。活动围绕古代七夕习俗、简牍中记载的爱情故事内容展开,设置手工竹编扇子制作环节——参与者以竹为线、以手为针,在竹编扇子的纹路里延续七夕浪漫。大家在感受传统节日浪漫氛围的同时,也从简牍文化中挖掘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五)中外青年共探简牍:以文化交流架起国际桥梁

除面向本土大众的活动外,长沙简牍博物馆还以“墨书千年・共话简牍:国际青年文化探索计划”为依托,邀请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的交换生与法国学者团走进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跨文化对话,让简牍文明成为连接中外的纽带。

活动中,外国友人在讲解员引导下,先后参观“文明之路——简牍专题陈列”与“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从简牍实物中探寻古代中国的社会图景。英国学生托马斯(Tomas)手持仿制竹简,感慨“每一道刻痕都像在诉说历史”;法国学者艾玛(Emma)在简牍书写体验中,手握毛笔抄写古诗,认真感受汉字书写的庄重。此外,他们还参与简牍制作编联实践,亲手将竹片穿绳成“册”,在分组协作中完成封检使用体验,还原古人封缄文书的智慧。

英国学生丹尼尔(Daniel)在体验后表示:“简牍让我理解了中国‘见字如面’的文化内涵,这比课本更生动。”此次中外青年交流活动,不仅为简牍研究注入国际视角,更让湖湘文化借助简牍这一载体走向世界,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拓展了国际维度。

图片1.png

 图片1.png 

  三、深化馆校合作,推动学术交流与研究

  暑期期间,长沙简牍博物馆充分发挥学术平台优势,以开放合作理念为指引,与多所高校深化合作,搭建起简牍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坚实桥梁。

  在高校学术交流方面,博物馆先后迎接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团到访。针对每批代表团的需求,我馆均安排专业研究人员全程陪同,带领师生深入参观馆藏文物,结合实物展品详细介绍简牍保护技术的创新突破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让高校师生近距离感受简牍文明的学术价值。

  在实践教学共建领域,长沙简牍博物馆成果显著:不仅与湖南农业大学正式签约共建“通识教育实践基地”,更依托“学术交流+实践共建”模式为简牍文化研究注入新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场景深度传播;还与湖南师范大学携手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课题研究,以多元合作路径拓宽简牍文化的学术研究边界,进一步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领域的传承与发展根基。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四、暖心服务护航:细节关怀,让暑日更清凉

  面对暑期高温与游客的多样需求,长沙简牍博物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推出系列贴心服务,解决游客后顾之忧。

  防暑降温保障全方位。在入口排队区域设置“凉茶补给站”,免费供应凉茶以助游客清热解暑;游客服务中心及馆内咨询台均配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为游客应对暑热提供保障。

  同时便民服务实现全覆盖。馆内免费为游客提供轮椅、婴儿车租借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出行需求;咨询台设置“应急用品盒”,免费提供女性卫生用品、婴儿纸尿裤、创可贴等物资,以应对游客突发需求。

图片1.png

 图片2.png 

  这个暑期,长沙简牍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窗口”,更是文化的“传播平台”,温暖的“服务港湾”。通过开放保障、活动创新与服务升级,更多观众得以在馆内触摸历史,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简牍文化的魅力。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深耕文化传承与服务优化,推出更多优质展览与特色活动,让千年简牍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