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故事 | 孔府壁中书

返回
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4695

引子:有史可寻的第二次简牍大发现,是在什么时候呢?

这要从大名鼎鼎的曲阜孔府说起。

上次所讲的简牍书籍大发现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因为秦始皇禁止民间私藏经典,所以就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藏书。伏生属于幸运者,他长寿,一直活到了秦朝的灭亡,甚至挨到了文帝废除“挟书令”。他自己能亲手将自己私藏的书籍发掘出来,重见天日。而其它的私藏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没有伏生那么长寿,等不到自己的私藏书籍重见天日的那一天。但不管怎样,这些私藏书籍,若是保护完好,总有一天会因一些偶然被后人发现。

孔府壁中书,这是古代发现简牍的第二个小秘密!

汉景帝有个儿子叫作刘余,他天生口吃,为人还算得上安分;起初,被汉景帝封到现在的河南淮阳县,为“淮阳王”;汉景帝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后,为了监控楚国,又把自己的这个安分的亲儿子刘余改封到山东曲阜的鲁国,为“鲁王”。

刘余即鲁恭王,故事发生时,当朝的皇帝已不是他的父皇,而是他的兄弟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继位之后,不同于文景时期崇尚道家无为思想,开始“独尊儒术”,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府旧宅就坐落在此。但是鲁恭王刘余是个生活上无节制,喜好奢侈之人,为了扩建自己的宫室,他把主意打到了孔子故居上。他不顾当时汉武帝推崇孔圣人,依然要去拆毁孔宅,来扩建自己的鲁王宫殿。

孔宅的半堵墙壁一经拆毁,就有许多竹简从干土堆里露了出来。竹简上的文字,并不是当时通行的隶书,一个个都像蝌蚪,没人认识是什么文字。鲁王看知道后大为惊奇,亲自来到孔府旧宅查看,这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阵有节奏的钟鼓音乐声。鲁王以为这是上天在警告他不能拆毁孔府,只得停止了拆迁行为。

孔壁所出竹简上的文字,对当世而言已经是古文字,能识读的人少之又少。好在,孔子有个十世孙,名叫孔安国,他在中央王朝为官,能辨认竹简上的奇怪文字。孔壁藏书中也包括《尚书》,文帝时期伏生所藏传世的《尚书》仅剩下二十九篇,孔安国通过对读孔壁中的古文,又多得了《尚书》十六篇。除了《尚书》,孔壁藏书中还有《礼记》《论语》《孝经》等等这些经典。经过数年艰苦地释读,孔安国认出简书上的全部古文字,并把它们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一一写定,献给了朝廷。

现在,我们在曲阜孔府可以看到鲁壁,它是一处象征性遗址,为的是纪念孔壁藏书。鲁壁题了“鲁壁”二字,其中“壁”字的“土”旁加上了一点。有说“土”多出的点就是为了显示“墙壁藏书”的寓意,其实这应该是后人的一种附会的说法,不过是为了增添鲁壁的神秘感。其实在汉代,“土”字作为偏旁,往往是会多加一点的。

孔府壁中书的发现,是历史上第二次简牍大发现,与伏生藏书时间相去并不太远,而下一次简牍大发现就已是相隔数百年是西晋年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