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故事 | 伏壁藏书

返回
时间:2022-02-09 浏览次数:3493

引子:有史可寻的第一次简牍大发现,是在什么时候呢?

这要从中国历史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秦始皇说起。

秦始皇是一位很伟大的皇帝,他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的大秦帝国。

他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帝国生生不息,一代一代传下去,他的继任者称二世、三世、直至万万世。但是,他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却异常的短暂,仅仅二世而亡。

秦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人们最先归罪的第一原因当然就是这个王朝统治的残暴,首先映入脑海的大约会是秦朝时焚书坑儒的场景。当时的秦政府在全国实行了文化高压政策,颁布了挟(jiā)书令。简单说,挟书令就是禁书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树这些很实用的书籍,不容许民间私藏的各种其它书籍,比如儒家的《诗经》《尚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已经其他国家的史书。甚至连法律书籍也不能私藏,如果人们想要学法令,则去向会法律的官吏学习。不能收在老百姓自己家中,只能交政府,政府的处理简单粗暴,付之一炬,直接焚毁。

为了控制老百姓的思想,秦政府对私藏违禁书籍的刑罚级别相当之高,法令中明确规定“敢有挟书者族”,“族”就是要对私藏禁书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历史上不会缺少有理想、有信念的英雄,他们就是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这些珍贵的典籍消亡。

秦末汉初就有一位这样的英雄,他不是征战沙场的英雄,他是保卫典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作“伏胜”,世人都称他作“伏生”。伏生是济南郡邹平人,自幼就十分喜好读古书,长大后因为非常精通《尚书》,就担任了秦朝的儒学博士。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后,伏生偷偷把《尚书》藏在了墙壁之中。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在打仗,伏生也不得不离开家乡,逃难到了别处。等到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伏生才能回到故乡。但是他藏在墙壁中的《尚书》,损失了很多,仅仅剩下29篇。他将《尚书》抄录整理后,就在今山东一带进行讲授。到了汉文帝时,废除了挟书令,不在实行秦代的文化专制政策,就开始在全国找寻精通《尚书》的人,但是经过秦始皇焚书和战乱,整个天下要找到这样的人都非常困难。后来,文帝听说了伏生的事迹,就下令召见他。但是经过如此长的岁月,伏生已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耄耋(mào dié)老人。尽管这样高寿在古代已经非常罕见,但伏老再也不具备前往京城的体力了。汉文帝就派遣大臣晁错亲自到了伏老的家乡——邹平县。但是,年岁太大了,伏老话都已说不清楚,只能让女儿羲娥把《尚书》传给了晁错。

以上是史书中记载的伏生藏书、传书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在民间当然有着不同的版本。在湖南沅陵,有一座二酉山,山上有个二酉洞,在这里演绎了另一个伏生藏书的传说。

二酉山处酉水、酉溪两水的交汇处,山高林密,地势险峻,风景独好,确有世外隐居之气。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时,朝廷博士官伏胜不是把书藏在家乡的墙壁中,而是从咸阳偷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在了湖南山岭的二酉洞中。因为这一传说,二酉洞就有了书卷气,“书通二酉”这一成语就有了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的意思。

伏生藏书,是历史上第一次简牍的大发现,因为藏在夹壁中的《尚书》可都是书写在简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