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特别节目:走马楼吴简的整理和保护(一)

返回
时间:2021-08-20 浏览次数:3069

女主持:1996年,在长沙出土的走马楼三国吴简震惊了海内外,但是对于考古人员来说在惊喜之余,也产生了很大的忧虑,那就是面对这样一批数目巨大的吴简,能不能保护好?由于古人在弃埋简牍时并未考虑到采取防护措施,使得简牍的存放环境十分恶劣,加上泥土挤压和井底堆积的污泥,简牍出土时表面布满污垢。现任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员 宋少华回忆道:

宋少华:这个井因为它有地下水,还有这个泥土和细菌的污染,所以它的简面发黑,另外他因为上汽浸泡在水里,竹简的结构它里面的木质素、细胞降解,然后就跟软面条一样的,全部都已经溶解了,撑不起来,一旦脱水这个简就变成跟麻花一样的了,他复原不了

女主持:当十万余枚吴简脱离了庇佑它一千七百多年的潮湿古井后,抢救与保护便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已经被抢救出来的竹简好好的保护起来,成了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一道十分现实的难题。

宋少华: 我们要做的工作呢就是一个是使它不能因为脱水而变形,第二是它简面的颜色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么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女主持:长沙走马楼吴国简牍的出土,曾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重视,国家、省、市三级财政用于吴简的发掘、保护、整理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先后的投入将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一批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下,长沙简牍博物馆进行了近20年的整理保护工作。

宋少华:我们从1996年开始,2003年我们立项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做,到2015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了十几位专家来进行验收,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当时验收结束以后我们还有扫尾工作没做,所以这几年我们又陆续的把扫尾工作完成,到明年,我想这项工作可以向世人做交代了。

女主持:在对走马楼吴简的整理保护过程中,长沙简牍博物馆终遵循“科学论证,择优从善,科技领先,专家把关,深化拓展,应用创新”的原则,在全体简博人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吴简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