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海昏侯墓藏《孝经》与孝老爱亲

返回
时间:2021-06-11 浏览次数:3045


小简:先生,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呢?

说书先生:今天,我们来学“孝”这个字,孝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略写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小子侍奉老人的样子,可见孝的本义就是孝顺,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小博:先生,等我长大了也要好好孝顺我的爸爸妈妈!

孝经.jpg

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简牍,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如果以每简平均20字粗略计算,那么出土的古代经典达到了10万字左右。其中就包括与儒学经典著作《孝经》相关的内容。《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道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的血脉。

中国人历来讲孝道,看重孝道,这是因为它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充满人情味儿的美好品格,更能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无尽的温暖。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37年如一日用爱心和耐心精心照料家中七位老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她看来,孝敬老人是应该的,是不需衡量利弊得失的应然行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老爱亲美德,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普遍意义,应当成为人们坚守和弘扬的永恒价值。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弘扬孝文化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就是厚植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精神根基。当孝老爱亲成为每个人自发自觉的选择之时,像张水珍一样的孝老故事将会写遍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