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黑夫、惊家书木牍——家国情怀
返回小简: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字呢?
说书先生:今天我们讲“家”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家,就像是一只猪居于屋舍之中,一种说法认为,圈养动物就意味着有人居住,有稳定的住所,因此人们在屋子里养猪就成为家的标标志,因此家也就意味着一个稳定的住所,因为稳定,就有依恋,有温馨。
小博:是的呢,我就很喜欢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
说书先生:中华文化孕育了华夏民族心理上的家国文化,近则身家,远则天下,一近一远构筑了一个宏大的时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最早的家书来感受一下古代人的家国情怀。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器物若干,让考古学家们意外的是,其中出土了两件木牍,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共计527字,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从淮阳战场寄送到云梦家中的两封木牍战地家书,让我们看到古代士兵的家国情怀,一面在走向未知生死的战场,一面却又有着对父母身体健康的关切,对家中娇妻的不舍,无尽的相思只能寄于书信。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鲜明的底色,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动力源泉。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涿在给父母的书信写道:“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