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走马楼吴简《惠民简》里的社会保障理念

返回
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2974

小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念念有词)孔子。

说书先生:小简,这么快就背会啦!真棒!

小简: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先生:这小小的一段话,囊括了社会互助、养老、就业,疾病救助等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老百姓啊开始享受一些惠民政策啦!

惠民简.jpg

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所藏竹简当中,有一枚编号为25963的残简,虽然是残简却意义非凡,在简中表明“残疾”“老”“穷”等“下品之下”家庭状况属于同一类,可以免征赋税和免服劳役。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社会就出现了带有明显社会保障色彩的国家政策。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实行“仁政”逐步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施仁政”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国强”。在行动上,首先就从救济鳏寡孤独者开始。然而在古代中国,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社会保障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而如今,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四川凉山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口人曾经居住在偏僻山岗上的残破茅棚,而现在搬进了政府建设的干净整洁的新居,家中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儿童免费入学,政府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这户人家是低收入农村居民获得社会保障的缩影。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国社会保障建设顺利推进,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大、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将持续推进,中国人民的世代福祉就有了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