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写文章开会要有“竹简精神”

返回
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7612

小简:先生,你看在长沙简牍博物馆里的简牍很多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它们为什么可以保存这么久,难道不怕虫蛀吗?

先生:这是因为简牍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叫做“杀青”,也叫“汗青”。

小博:先生,我记得有句诗叫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难道这句诗跟简牍制作有关系吗?

先生: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就是引申为“史册”的意思,意思是一片丹心永照史册。

杀青.jpg

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子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制作竹简的过程非常复杂,竹简的制作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条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不使字迹晕散;另一方面也为防虫防霉。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正因为竹简制作过程非常烦碎,所以竹简写字,务求精炼不能洋洋洒洒。

有作家提出做文章要有竹简精神,以一当十,反复思考,提炼揣摩,方敢下笔。面对“文山会海”,会议讲话也要有竹简精神,要尽可能提高会议效率,缩短会议时间。1980年2月29日,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工作开展来成效显著。实践证明,把精文减会落到实处,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发展。

简牍里的中国精神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