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你知道古代的“筑”是怎样一种乐器吗?

返回
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7084

孩子:妈妈,今天老师跟我们讲了古代的一些古乐器,有一个乐器的样子实在是太酷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样子呢!

妈妈:哦?是什么乐器呀!

孩子:它的名字叫“五弦筑”!

长沙简牍博物馆陈列大厅中的一座展柜里,摆放着一件古代的弦乐器——五弦筑。有关于乐器“筑”的记载,先秦文献早有记载。《战国策·齐策》中有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描绘了当时齐国都城内人们的生活景象。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时除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竽、瑟、琴外,还有一件名称独特的乐器——筑。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荆轲临危受命,太子丹与众人送至易水旁,临别之时,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筑声慷慨悲壮,表达了英雄赴死的决心。

此筑为整木剜制,形制宛如今天棒球手使用的击棒。大头部分为共鸣箱,中空,底部嵌盖一薄板,箱体两侧微鼓。细长部分为握持的筑柄,上棱下圆,柄端呈桃形,上嵌尾岳,尾岳上亦有五道弦槽,外侧有五个弦孔。演奏时将筑身共鸣箱一端触地,用左手握持筑柄控弦,再用右手拿竹尺去敲击弦而发声。

魏晋以来的乐府音乐,相和歌、清商乐等,都是以筑的出现为先导。从唐代雅乐所用的乐器记述中我们可知“筑”还仍然作为“华夏正乐”被用于宫廷雅乐之中。筑在后世的失传,是由于其音响性能的局限,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筑”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兴盛于先秦两汉时期。然而到了宋代,这种流行的乐器就渐渐失传了。本馆珍藏的这两件五弦“筑”,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唯一的“筑”的实物,也是当今能见到汉代人实用的、保存最完整的筑乐器。现在我们对筑的演奏技巧已难以捉摸,只能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古代器物上的图像,大致了解一些使用的方法。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于镇坤小朋友和妈妈王慧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