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三国时期官府公文的格式是怎样的?
返回妈妈:宝贝快来,写完这篇书信体作文咱们就下楼吃饭啦!
孩子:哎呀~~(作难)妈妈,我发现书信和我们平常写的作文,它的书写格式不一样哎!
妈妈:是的,不同的类型会有不同的书写格式要求哦!
孩子:咦~那妈妈,在古代,古人们也会要求文章格式吗?
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内,三国吴简中的“君教”简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官府的公文格式。“君教”简属于简牍文书中的官文书简,在出土简牍中比较多见,是当时各级机构普遍使用的一种具有通行性的文书。
在简文最显眼处,写着严谨不苟的“君教”二字。三国时期,是文字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官僚文士书写规范和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楷书是当时流行的文字趋势。但是,我们发现,“君教”二字,相比书写于下方的竖行小字,明显没有“楷书”的味道,隶书味道更浓。“君教”二字以标题出现,装饰性强,用古拙的字体来书写区别,更表示出庄重和威严。
我们吴简中的“君教”简,出自基层吏员之手,宣布上级的命令是首要目的,“君教”的“君”是指主官,一套完整的文书程序中还要有长吏丞、小吏录事掾等的参与,以及亲近吏主簿的审核。
“君教”二字,也透露着威严,代表着不可违抗的、来自上级官府的权力,其折射出的权力、亲疏演变,是永不落幕的。
走马楼吴简的君教简,大多要请主簿审核,主薄的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常在主官的左右,与主官关系最为亲近。在魏晋时期,主簿的权力是相当高的。通过吴简,我们也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主簿在三国时期的职权地位。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李奕晨小朋友和妈妈高惠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