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学员日志》(五)

返回
时间:2024-07-22 浏览次数:3615

图片 4.png

徐若萌

今天,我差点睡过了头,还好妈妈及时将我叫醒。现在到了盛夏,阳光火辣辣地照射在身体上,还是早点出发的好。这才按时到达了教室,开始第五天的课程。

第一节课,老师告诉我们战国时期是目前简牍出土最早的时期,那时的简牍就是楚简。而不知道什么原因,楚简不容易损坏。我们还知道了一个小知识,就是在古代也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如果按现在的北京时间来算就是在上午五点开始准备上班,到了下午的三至五点下班吃晚饭。对比来看,古人的上班时间比现在人的上班时间还长一至三小时呢。

第二节课,我认识了很多生僻字,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老师说:“甲骨文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在清朝光绪年间,王懿荣在一次吃中药时发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东西,于是便发现了甲骨文。

第三节课,骆驼老师讲的是即兴说话。我们明白了即兴说话的技巧以及特点:1.借用情景,捕捉活题; 2.思路清晰,言之有序;3.简洁流畅,幽默生动;4.从容不迫,自然大方。特点是:即兴而发,针对性强;形式自然,灵活多变;相互制约;听说并行;清感激发,诱导联想;语言精炼,达意为止。这节课让我学习到了怎样即兴说话,我一定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牢记在脑中!

最后,我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教室,这个教室蕴含了丰富的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好好吸收,牢牢记在脑海里!

图片 2.png

李景龙

今天很高兴我又去简牍博物馆上课了!天气虽热,但知识永不褪色。

这节课由王姝婷老师为我们讲课,她给我们教了一些汉字知识,比如帛字,在帛上绘画称为帛画,在帛上书写称为帛书。莎字则代表纸莎草,一种水生植物,可以作成纸草。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下面这个字,卣字等于酒器。

下一节课是骆驼老师上的即兴口语表达,她让我们不说出热,但要用一句话体现出热。这时有人举手了,她说:“夏天到了,大家脱去了外衣,都开始喝冰水,凉水了。”讲得不错嘛!我想。这时老师又让大家用太阳、男孩、足球造句。当大家都觉得简单时,一位同学说:“已是初夏,太阳高挂于天,男孩挥洒着汗水在足球场上飞扬着”。哇,没想到我们班卧龙藏虎啊!

这次课程真有意思,我不仅学习了很多知识,还知道了汉字的博大精深,真期待下一次课。

图片 3.png

刘如之

早晨,睡眼惺忪的我,迷迷糊糊地踏出了家门,前往简牍博物馆。

跟往常一样,今天还是三节课。第一节课是王丽老师上的湖湘简读(二),第二节课是王姝婷老师上的汉字知识,最后一节课是温柔可爱的骆驼老师上的即兴口语表达课了。

即兴口语表达课最有意思。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出题者出示几个词语或者一张图片,答题者根据这些提示,讲一段话或者一个故事。骆驼老师告诉我们,想要编好一个故事,可以用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环境、外貌等。讲完答题方法,就到了紧张的答题环节。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故事很搞笑,有的故事引人入胜。一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踏上了回家的路。明天又会有怎样的新收获呢?

图片 5.png

黄晗玥

我走着轻快的步子,我来到"小小讲解员"的课堂。

做完简单的基础语音练习后,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第一堂课。首先,王丽老师为我们接着讲解湖湘简牍(二)。主要讲的是从四水流域出土的文物、遗址。比如长沙仰天湖出土的42枚简牍,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字迹清楚且字数较多的战国简牍。还有种镬鼎的青铜器,体型很大,是一种用来盛装肉类的食器,它的出土点也是湘水流域。咱们湖湘大地可真是一个身藏不露的地方啊!

一转眼,来到了王姝婷老师的课堂,这节课是给我们的好朋友汉字“起名”。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一些生僻字的读音。比如瓿(bù)、莎(suō)、卣(yǒu)等。这下真是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最后,骆驼老师跟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即兴说话的要点和方法,让我知道了一些说话逻辑和思想。

今天的课程又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意犹未尽!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