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学员日志》(二)

返回
时间:2023-07-09 浏览次数:1702

王梓轩

今天我们学习了基础语音、长沙吴简和中国简牍。其中基础语音最有趣,在读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时,骆驼老师让我们在每个字后面加一个“了”进行训练。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peng 第四声),嘴瓢直接给beng(第四声)了出去;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bing 第一声)了炮,一着急这个兵就ping(第一声)了一把,舌头打结真的太搞笑了。

除了基础语音,中国简牍也很有意思,果果老师把所有的朝代都讲了一遍,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刻的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最后果果老师还教了一首《朝代歌》,歌词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今天收获满满,学了好多新的知识,期待明天的课程。

图片 1.png

李佳豫

大家知道什么是“简牍”吗?

简牍是一种由竹木制作而成的,用于记录文字的文字载体,和今天的纸张、书籍作用相同。制作简牍可以分为:砍树备材、削成竹片、烤干水分、麻绳编织、写上文字这五个步骤。

为什么要烤干水分呢?是因为新鲜竹木之中含有的水分不仅会导致墨被晕开,还容易受潮生虫,所以必须把竹子用火烘烤。在烘烤之中,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的冒出了水珠,就像出汗一样,因此这一道工序也被称为“杀青”或“汗青”。

讲到简牍上的文字,大家是否很好奇文字是怎么由来的呢?相传,仓颉是轩辕氏的心腹重臣,负责管理畜牧业。刚开始牲口和粮食并不多,仓颉还可以靠脑袋记下数目,但渐渐的,仓颉发现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光靠脑子早就记不下来了,绳结记录也容易混淆。后来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仓颉看着被射中的梅花鹿留下的脚印,心想:我们可以通过动物留下的脚印来辨别这是什么猎物,那何不创造一些符号来表示一些特定的数据呢。慢慢的,这些符号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文字。

这些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好期待明天的课堂。我是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快来跟我一起学习吧!

图片 2.png

张王子

今天,课堂上,骆驼老师让我们竞选组长,我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选上了。

首先老师讲解了如何竞选组长,这时,就已经有很多人跃跃欲试,便纷纷举起手来。可是当老师说:“当这个组长可是要很早到校。”许多小朋友就把激动的小手放了下去,空中只剩下六只孤零零的细手。接着,老师让我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来当组长。然后,我们六个人迅速站起来,三人为一组,开始“比武”。我们六目相对,眼神死死盯住对方,互相都想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气场。比赛开始了“石头剪刀布”——随着一声令下,胜负分晓了,我闭着眼睛不敢看,但好奇心又趋势我半眯着一只眼睛瞧了瞧。咦?我竟然赢了,我瞪大着双眼看着最后的结果,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我觉得,这次竞选我能赢,是靠好运气,我要做的是利用运气锻炼自己,服务于大家。

图片 3.png

彭思瑜

今天,我在简牍博物馆参加“小小讲解员”的正式培训。骆驼老师带着我们练习了发声、口部操。我心想:讲解跟发声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作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是需要正确的发音,讲标准的普通话,在真正讲解的时候才不会让参观的人产生误解。 大伟老师给我们讲了“仓颉造字”、长沙吴简等等,让我知道了在纸发明前人们是用什么来记录生产生活的事迹。最后,果果老师给我们讲了我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历史知识,还有朗朗上口的朝代歌。

我希望能在这短短的九天里收获更多的简牍知识,了解更多中国古代的文化。为成为真正的“小小讲解员”做多多的知识储备。

图片 4.png

梁慧怡

下了公交车,我直奔简牍博物馆而去。有同学比我先到,这时的教室还没有开,我们一起在教室门口等着,不一会儿,老师来了,老师把门打开了,我们走进教室,此时的教室黑漆漆一片,像一个大黑洞。老师把灯打开,我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预习今天的所学的内容。

今天的课程分别是班主任骆老师的普通话基础语音、大伟老师的长沙吴简和梁果老师的中国简牍。在班主任骆老师的基本普通话这节课上,老师教了我们做口部操和读绕口令,只要是上了主持班或是语文报社的直播课同学应该都知道,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要做口部操的,口部操是练声的,绕口令是练习舌部的力度。

在大伟老师的课上,我们又重温了一遍关于简牍的知识,还知道了其他关于仓颉的传说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梁果老师的中国简牍,老师让我们回忆了中国国从古到今的朝代。让我对历史朝代又有了更多的认识,今天的课让我觉得很有趣,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的历史文化。

图片 6.png

傅张娜

图片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