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丧服图》

返回
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9306

尺寸:26.2cm*48cm

时代:西汉

级别: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帛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等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副《丧服图》。

说到“五服”,也许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是哪五服,甚至也不知道“五服”是指五种丧服,但是绝大多数人一定知道“五服”是用来区分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的,“五服之内”就是在丧礼上要穿孝的关系。“五服”就是在传统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丧服制度。

1973年,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丧服图》,以鲜艳的色彩、明晰的图表以及简单的文字说明向我们展示了西汉初年的丧服制度。像大多数出土帛书一样,《丧服图》在出土时已残破不全,经考古人员修复后,图画和文字才清晰可辨。图上部中央画着一个巨大的红色伞状华盖,华盖之下左右两边写有文字说明。右侧文字两行:“三年丧:属服,廿五月而毕”;左侧文字共四行,内容为“行其年者:父,斩衰,十三月而毕;祖父,伯父,昆=弟=之子=,孙,姑,姊妹,女子=皆齐衰,九月而毕;箸大功者皆七月;小功、缌皆如箸。”文字下方,还有用红黑方块所组成的,横竖各七行,整体形似菱形的表格。

1.png

要看懂这副图,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丧服制度。

在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以父宗为重。每个人的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其亲至疏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就是传说中的“五服”了。

2.png

《明会典》九族五服图

丧服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基本原则是《礼记·三年问》中说的“至亲以期断”,同时《仪礼·丧礼》对丧服制度的具体内容有着详细的说明。服丧期从三年到三月不等,此后成为传统儒家丧礼的标准。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丧期时间过长,以及丧期内禁止嫁娶、歌舞作乐、饮酒食肉等苛刻的限制,理想中的丧服制度难以被严格遵循,历代对此多有变革,然而始终以《仪礼》的记载为蓝本,它的一些基本形式,至今仍有遗存。

3.png

据《九族五服图》补正的《丧服图》

马王堆的《丧服图》右侧文字记载,原则上亲属所服的三年丧,包括儿子为父亲服丧、父亲为长子服丧、未出嫁的女子为父亲服丧等情况,实际执行的时间是25个月。而马王堆墓主下葬的西汉时期,汉文帝曾下诏,要求简化服丧制度,缩短丧期。因此左侧文字所记录的服丧具体规则是,为父亲,服期年之丧,即两年,穿斩衰之服,实际守孝十三个月就结束;为祖父、伯父、兄弟、侄子、儿子、孙子、姑母、姐姐、妹妹及女儿服丧,都是穿齐衰之服,实际居丧九个月就结束。

将《丧服图》和传统的《九族五服图》对照来看,《丧服图》中的五服范围并不完整,少了外层一整圈的亲属,对此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体现了“大夫绝缌”的原则。最外层是相对关系比较疏远的亲属,按照《仪礼》的规定应服最轻的缌麻丧。但是同样在《仪礼·丧服》篇里还规定到,在亲属间政治地位不相等的情况下,旁亲的政治地位仅仅是士或者庶民,等级低于大夫时,大夫为旁亲降一等服丧,这样原来的缌麻丧改为不服丧,称为“绝缌”。马王堆的墓主是第二代轪侯或他的兄弟,地位高贵,相当于大夫级别,因此在他的《服丧图》中以“绝缌”来反映他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也是可以想见的。

五服制度在传统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礼法规则上,还体现在历代法律中。

从《晋礼》规定“准五服以制罪”以后,历代法律都参照五服定罪。比如《唐律》中规定,凡大功以上亲属,或小功以下但情重的亲属,若犯有一般罪行,可以相互容隐,不算犯罪。如果这类亲属相互揭发,被告者按自首论,免于处分;告发者反而要给以处罚。民国之前,中国法律中的亲等计算均采用五服之名。可见,用以区别亲疏尊卑的五服制度,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文化基础。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论述到: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从《丧服图》和《九族五服图》的表格和网络中,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我们的先辈、我们的血缘和我们的亲情,每一个中国人生来就是一张绵密而无限扩张的血缘网络中未可或缺的一环,不需要借助神仙上帝的存在,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在世俗生活和血脉传承拥有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简单说来,要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为子孙后代做好表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团结凝聚、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吧。

《丧服图》是墓主人轪侯家族所奉行的丧服制度的一种图文式记录,对照当代中国所保留的丧礼遗存,是我们了解研究古代丧礼制度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马王堆汉墓<丧服图>简论》,曹学群;

2、《马王堆汉墓<丧服图>再认识》,范志军、贾雪岚,《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

3、《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吴飞,《观察者网》2014.04.06;

4、《乡土中国》,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