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金像——北郊堂藏中原造像集萃展
返回展览时间:2021年4月8日--6月8日
展览地点: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指导单位:长沙市文旅广电局主办单位:长沙简牍博物馆、北郊堂艺术馆
协办单位:长沙天心阁古玩城
特别支持:北京格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郊雅集长沙办事处
前言
将释道两家造像合为一室,这本身是个新奇的想法,佛归佛,道归道,两千多年来虽有摩擦但也相安并行;至少时至今日,佛寺与道观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信众顶礼膜拜,和尚与道士皆欣慰有加。
顶礼膜拜需要对象,国人自古物化,凡看不见的皆不如看得见的;对具象承诺期许比对抽象真诚踏实,所以偶像在释道两家应运而生。佛教入中国后迅速出现偶像,道教步其后尘;魏晋以后,佛之法相庄严肃静,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尽显艺术之张力;一入隋唐,道教开皇,老子李耳,唐室先祖,遂高祖李渊推行“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尽管如此,仍阻挡不了百姓造佛造仙的热情。这种热情延续至今,虽有峰谷之别,绝无断流之时。尤其宋代以降,释道越发世俗,各自热衷自我表达,佛之佛陀、菩萨、观音,高僧大德都有造像光辉;道之神仙、大帝、天尊、三官八仙亦有偶像崇拜;中国人将其自我内心苦难的宣泄与对幸福的渴望全部融进对未来的憧憬,憧憬中佛道各占一席,因人信念不同,所占位置不同,继而重量不同。
这就是众多与之相关的造像诞生的缘由。工匠与发愿者一道,将其心目中的“像”尽可能完善,甚至达到完美。这完美包含的内容除去材质,便是手艺,更是思想。无论释道,无非在出世入世之间游走,当它们进出自由之时,艺术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偶像便有了灵魂,替人们安放内心。
于是佛用法相示人,普度众生;道以信仰化生,济世救人。让精神追求物化,让无相呈现有相,宋元以来释道造像不遗余力,以致我们今天在世界各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之中都可以很容易看到令人赞叹的宗教造像艺术。本此展览只是个人倾力之作,但亦足以证明释道造像的艺术高超及二者之间的微妙关联。
这组收藏一反流行常态,屏蔽耀目的鎏金,只追求吉金朴素,以铜质之感加之几百年来的沉穆之色,充分表达释道造像艺术的本意,注重精神交流,忽略炫耀传达,让艺术单纯,让宗教复杂。
本来,凡宗教造像都会有一套严格的度量标准,以备工匠造像之需,形成准则。宗教追求造像法度,有意追求千篇一律,千像一面,目的是保证宗教信息传达时的准确一致性。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诉求,传播教化的一致性极为重要。这一重任就落在了世俗意义最大的造像肩上,所以千百年来,无论何种材质,无论何种手段,面对伟大的宗教造像艺术之时,我们都只能顶礼膜拜。
北郊堂主人将十数年心血向公众展示,功德无量。释道金像集中一堂,让佛之断尽烦恼,道之清静无为;佛之承当觉悟,道之贵生济世;佛之究竟解脱,道之天人合一充分展示,多层面,全角度,佛归佛,道归道,佛道相融不抵,散放文明之光。
诞生佛
雪山大士
弥勒佛
阿弥陀佛
老子
元始天尊
真武大帝
孔子
刘海戏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