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简牍博物馆十年新规划:全力打造简牍收藏研究领域的“四个中心”
返回11月25日,作为长沙简牍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简牍研究与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十二名简牍研究学者就简牍学研究方法的创新、简牍数据库的建设与利用、博物馆与科学研究院所的合作教育与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
“简牍研究与人才培养”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刘绍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邬文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松长等专家出席座谈会。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主持会议。
会上,李鄂权馆长指出,2017年长沙简牍博物馆荣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起点。未来十年,简牍博物馆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组织更强、更专业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健全、完善简牍数据库平台,争取将长沙简牍博物馆打造成为全国性的“简牍收藏保护中心”、“简牍研究展示中心”、“简牍资料数据中心”以及“简牍学术交流中心”。
近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十分重视学术研究与专业队伍的培养工作,定期举办业务人员读简活动,提升研究团队业务水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对此提出赞扬,他表示学术研究是连通文物收藏和陈列展示的桥梁,希望长沙简牍博物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重大课题,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员刘绍刚则希望长沙简牍博物馆能向高校学习,聘请客座教授,在专家的带领下提升年轻人的研究水平。
对于“四个中心”的建设,与会专家们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表示,此次座谈会对简牍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个中心”的构思也与今后的发展趋势十分吻合。岳麓书院陈松长教授则提出,每一个中心都应该安排一个具体的牵头人,组织好人员配备工作,形成一个完备的学术梯队作为支撑。
会议中,各位专家还围绕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定位与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李鄂权馆长表示,会积极听取各位专家的观点与建议,积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促进长沙简牍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与进步,进而争取早日冠名“中国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主持会议
王素先生认为学术研究是连通文物收藏和陈列展示的桥梁
胡平生先生分享了当前简牍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陈松长教授希望长沙简牍博物馆做好学术梯队建设
李均明先生提出湖南作为简牍大省,考古界专家们应该通力合作。
宋少华研究员认为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灵魂和基石
刘绍刚先生提出向高校学习聘请客座教授
邬文玲女士从专题馆的功能角度出发,对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发展提出意见。
湖南省考古所张春龙先生认为应该要加强湖南地区的文保工作
于振波教授分享了简牍研究的相关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凌文超认为长沙简牍博物馆应该筹备自己的刊物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畅分析了吴简研究的走向
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