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民做客简博讲述《湖南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

返回
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1528


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为全中国带来了新理念:中华文明不止起源于中原地区,而是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区域文明。

5月20日上午,“精神家园、百姓课堂”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第181期——《湖南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学系教授、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主讲。他结合大量考古发现与研究实证,阐述了湖南考古的成果、湖湘文化的特点及其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之间的关系。讲座由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主持。

图片 1.png

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概况

郭伟民首先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郭伟民在讲座中向参与听众分享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及五个阶段的基本概况,指出当前正在进行第五个阶段研究,选择重点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和考古勘探,开展文明比较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郭伟民指出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和目的,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进一步解决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图片 2.png

二、湖南考古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郭伟民以湖南考古为例,论述了其参与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工作概况及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归纳总结了湖南文明探源工作的主要成果:一是延伸了湖南历史轴线,增强了湖南历史信度;二是展示了湖南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展示了古湖南的灿烂成就;三是展示了古代湖南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他指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澧阳平原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且较其他地区更早产生国家。以澧阳平原为代表的长江中游距今5500-4000年的早期国家为三苗古国。稻作农业支撑着澧阳平原史前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城头山-鸡叫山古国文明就是从自己稻田和泥土里“长出来”的文明,这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了湖南模式。

图片 3.png

三、史前湖南对中华文明史的贡献

郭伟民详述了史前时期的湖南对于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一是湖南首开稻作农业先河。二是湖南历史进程为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特性提供了铁证。三是湖南澧县城头山作为中国最早的城,率先迎来了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四是湖南为中国精神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最早的实物证据,为早期中国宇宙观与信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五是湖南史前文化与湖湘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湖南史前遗存分布面积广,类型多,山区、丛林、河谷、平原都有人类生产和生活。这反映出湖湘文化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湖南史前时期文化发展连续稳定,聚落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经历的时间很长,由一般村落、环壕聚落发展出城市文明。这体现出湖湘文化安土重迁,执着霸蛮,扎硬寨、战天斗地的精神特质。六是湖南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城头山古城作为中国最早城市的横空出世;第二个高峰是近现代湖湘经世济国人才群体的井喷。

最后,郭伟民以一则对联作结:“吾道南来源头本在史前;万年湖湘融入华夏一统”,强调了湖南文化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之中的重要地位。

现场提问环节,观众围绕上述分享进行了热烈讨论。郭伟民就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详尽地回答,观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市民讲堂就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