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满堂,宋代点茶沙龙
返回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4月9日,第179期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雅集茶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但留釉彩满人间—唐宋陶瓷茶器展》特展厅成功举办,共有40位市民朋友通过官方微信报名参加了活动。国家高级茶艺师、三余阅茶创始人欣屏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有关宋代茶文化的小知识,手把手现场教学,让市民朋友深度体验宋代点茶。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点茶是两宋时期流行的主要形式,烹茶之时,从茶焙笼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茶末研好之后,便可以点茶了。先用茶釜将净水烧开;随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膏状。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筅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击拂数次,一盏清香四溢的宋式热茶就出炉了。
第一次参加文化讲堂的董女士告诉小编:“点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光是击拂这一环节就得手腕使出巧劲儿不断发力才能成功,这种沙龙形式的讲堂不仅能学知识,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更直观的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