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博物馆 | 简牍的魅力

返回
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813 文章来源:​作者:张云鹂


我和我的博物馆(1).png

简牍是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之前的文字载体之一,讫今发现年代最早为战国时期,魏晋被纸张完全替代,使用了一千余年。简牍取材于竹木,形制有简、牍、觚、检、楬,通常书写一行为简,书写多行称牍,更多篇幅则需编联成册。

世间博物馆千千万万,留存文物万万千千,无不令人神往。唯有简牍的魅力使人感叹不已。人们感叹,不是因为赞美它巧夺天工;也不是因为沉迷其年代久远;更不会因为艳漾它们价值连城。声声感叹只因为“原来如此”的频频点头,或是老友重逢的会心一笑。

坐落于湘江之滨天心阁旁的长沙简牍博物馆,是仅仅展出一种文物的国家一级专题博物馆。为一种文物专门设立博物馆且位列一级,这种文物必定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吧?但是,假如你仅仅带着以往参观博物馆的经验走进这座建筑,说不定会有些许失望。

简牍外观朴实无华、材质廉价、做工简单、字体难辨、行文晦涩,可以说是非常“不好看”的文物。唯其所承载的巨量历史信息,使它们拥有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是其他文物无法相比的。

青铜宝鼎、华彩瓷器大多已远离我们的生活,或者变换了原有的形态,或者失去了曾经的使用价值。唯独简牍是有生命的文物,仍然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之中:脱口而出的成语、一挥而就的文字、治国理政的方略、尊老敬老的传统……一直在简牍里对你我笑而不语,一直在左右你我的行为举止。

“简牍是有生命的文物”,不是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也不是搏取眼球的哗众取宠。请允许我例举一二,自圆其说。比如成语“名垂青史”就与简牍有关。纸张出现之前,典籍大多记载于简牍或简册,因其制作材料之一竹子是青色的,所以有‘青史’一说。

我们经常使用的“杀青”一词也与简牍有关,是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为了去除水分,青竹烤干后变成了黄色,谓之杀青;烤出的水分成圆粒状,很像出汗,叫做汗青。杀青、汗青引申出书册的意思,所以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册”字既像形又会意,一看便知是一根绳子系着两枚简;书写出了错,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删”字有个立刀旁。

又比如,《田家莂大木简》完美的诠释了契约又叫合同的原由。当时没有纸张也不可能复写,人们通常把约定的条款一式两份写在牍的左右两侧,上方空出一块写上同字,然后从中间剖开,立约双方分别收存,古称“破莂保据”,以备发生争议或纠纷时有据可依。核对条款前,先将剖开的牍拼拢,用“同”字的每个笔划是否能一一对齐来检验牍是否原版。原先被一分两半的“同”字又合拢了,这就是“合同”一词的来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两千多年前《王杖诏书令》的颁布、以及各地王杖实物的陆续出土,有力地证明至少在汉代就有了完备的尊老养

老制度,且执行是非常严格的。自此“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成为了不曾更改的道统和法统。现实生活中各种老年优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是这一传统的发扬光大。

讫今为止,我国出土简牍凡四十余万枚,在此无法一一细述。但我可以肯定的说,中华文明渊远流长且延续不断,就是凭借了文字的一脉相承,其中简牍功不可没!读识简牍,令我们对先祖的聪明智慧无比景仰!

可以想见,那些来过长沙简牍博物馆的人们,当他们再次听到公交车上“老年卡”的提示语的时候,当他们给孩子讲述爱国故事的时候,当他们书写古老文字的时候,当他们签订合同的时候……,脑海里会不断浮现简牍的身影。

什么是有生命的事物?有使用价值的,有影响力的,简牍就是。唯其生生不息,必定魅力非凡!

非凡的魅力,撑起了中华传人的文化自信!

非凡的魅力,引得长沙简牍博物馆里一众志愿者“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