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博物馆 | 简牍故事我来说

返回
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701 文章来源:作者:钱薇臻

历史的天空亘古悠长,文明踏着轻盈的脚步把它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文明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其中文物又极具代表性,随着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历史信息被逐一发现。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探寻更多的新秘密,那么博物馆无疑是最好的去处。徜徉在博物馆中,恍如走进了时空隧道,在这里我们可以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境对话,或者屏住呼吸,聆听它们沉默的诉说。

怀着对历史的无限热爱,今年暑假我走进了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通过层层选拔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小小讲解员。九天的专业培训中,老师介绍了竹简的由来、悠久的历史及竹简出现的重要意义,依托丰富的馆藏,为小讲们梳理了竹简的分类及复杂的制作流程,知道了制作竹简的五部曲:砍、削、烤、编、写。不少同学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我们常说的‘汗青’‘杀青’都跟竹简有关系啊!”大家认识到竹简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对中华文明传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浩瀚如海的珍贵竹简跨越了千年的时间,告诉我们当时发生了什么,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一样!同学们尤其对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木牍等代表性竹简文物感受颇深,感叹其中蕴含的先人哲思。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后,还能看到秦代保存下来的简牍,感到非常珍贵。我不禁好奇,秦代的书简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带着对探寻历史的热爱,我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了解到,相传当时秦朝的一位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五车计二千余卷竹简,水舟陆车,日夜南奔,冲破重重险阻,最后将书简藏到了“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湖南沅陵县城西的二酉山洞中。刘邦建汉以后,这些经典的竹简木牍,才得以流传千古。二酉藏书,对继承,延续,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和文明史作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便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成语典故。我还把这个鲜为人知的典故融入到我在博物馆的讲解中,让游客对秦代书简在当时那么艰难的时期能流传于世,有了新的认识。

“竹简临风颯,古意自然流”,一枚枚竹简透露着拙朴与率真,鲜活而充满生命力,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它的魅力。文字始终是文明的缔造者,从秦简的随性质朴,汉简的优美舒展,文字换了无数载体,却始终承接着华夏文明。简牍书法从生活记录到艺术展现,为璀璨的中国书法打开了一扇门,对于学习书法的我来说,简直是发现了宝藏,带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以前提到博物馆,我们更多想到的是青铜器、金银器,通过这次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培训学习,我们意识到竹简同样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古代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小讲志愿者,不只是给游客们简单的介绍馆藏文物,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文化使者传递着一种文明,每一枚简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感悟一个个隐藏在竹简背后的未知故事,赏竹简精品,悟竹简古韵。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旧唐书魏徵传》这样说道:“夫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为了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建设家园,我们应当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加强文博知识的学习,做一名积极推广文博的文化使者。

蝉鸣伴我眠,已是秋瑟时,岁月吹响更迭的号角,生命走过灿烂的夏天。听!秋日的草木已经摇响时光的风铃,一个禾谷成熟、满地金黄的时节正向我们大步走来。我将继续讲好文博故事,让更多人走进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长沙简牍博物馆,带领他们在博物馆了解渊源流长的文博知识,更深刻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