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清华简《邦家之政》——崇俭戒奢

返回
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3190

小简: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字啊?

先生:今天咱们来学“俭”字,《说文解字》当中解释为:“俭,约也。俭字本义就是对自己加以约束,后引申指节省、节约,不浪费、不放纵,如《左传》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即节俭之义。

小简:先生,我知道,节俭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被古人所提倡啦。

清华简.jpeg

2008年7月,由清华校友捐赠的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它们就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清华简”。在这批竹简中,有一篇名叫《邦家之政》的文章,这篇简文主张“宫室不必大、器物不必精美、食物不必丰赡、礼乐不必繁盛”。充分体现出了古人崇尚节俭的观念。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领域,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崇俭戒奢,不仅是简单的节约物资,节俭更重要的是涵养一种品德,一种精神。

“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这是“时代楷模”“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富清的一句话,随着荣誉接踵而至,本来可以选择富足的生活,但是老人依旧俭朴恬淡,饭菜依旧是老两口吃习惯了的馒头、油茶汤、清水面和青菜,剩下的第二顿接着吃,绝不浪费;旧衣服也依旧不允许丢,实在穿不了的就做拖把。节以修身,俭以养德,张富清老人的举动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确实,我们的物质条件正在越来越好,但是节俭依然应该成为当代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理应成为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无论是艰难困苦的逆境,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境,节俭的美德都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