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里的中国精神 | 悬泉汉简与丝路精神

返回
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2989

小简:(吃东西,念念有词)先生,这个葡萄可真好吃!

说书先生:哈哈哈,小简,你知道吗?你现在能吃上葡萄可要感谢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

小简:啊,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说书先生:正是由于丝绸之路,葡萄才能传入中国,不仅如此还有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都是归功于这条路呢!

悬泉汉简.jpeg

简牍相当于过去的档案,有着取材方便、制作简易、书写适宜、传递便捷、保存长久等特点。从20世纪初至今,甘肃发现大量汉代简牍,仅在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就出土汉简23000多枚,这些简牍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研究丝绸之路的第一手资料,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悬泉置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驿站,悬泉汉简保留了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到西汉末年间,西域30多国官员前往京师长安途中在此停留的记录。这表明,汉朝与西域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连接东西方贸易,传载东西方文明,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现代丝绸之路,已不再是两千多年前那条驼铃声声的漫漫长路。近些年,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正成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义乌的小商品、陕西的石油机械……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行中欧班列,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通过丝路“钢铁驼队”源源不断输往世界各地,中国梦和沿线各国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梦想交相呼应,必将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