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最早的全国“标准化”措施

返回
时间:2021-03-16 浏览次数:2939


男孩:妈妈,秦朝统一六国后,是不是统一了度量衡呀?

妈妈:是呀,不仅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货币和文字。

男孩:那小朋友是不是要学习新的文字啊(沮丧)

妈妈:好像是这样哦,许多制度、文字都要重新更改,人们都要重新学习!

在湘西里耶秦简中有一块大木牍非常惹人注目,它让我们知道,秦统一后,曾对往日使用的、不合乎秦地语言习惯的词汇进行了“标准化”规范。这块木牍,长12.5厘米,宽27.4厘米,厚0.6厘米,分上下两栏书写,两面都有字,已部分残破,是出土简牍中的庞然大物。

这块木牍,我们命名为《更名方》,木牍正面为写法朴拙拘谨的秦小篆。木方的制作者可能是一位担任了秦吏的楚人,他不光对统一后的秦朝制度、称谓不熟悉,对官方规定的语言词汇的正读也很不熟悉,需要“恶补”,因而制作了这样一块木方。这件更名方除了传世文献所见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海内设立郡县外,还提供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更具体的内容。“所有秦朝官吏中名字中有‘秦’字的都要更改。”“对皇帝和皇帝亲属的称谓,秦始皇采用了上古的名号‘帝’,正式号为‘皇帝’。因此过去凡是用‘王’开头的词,都要根据秦始皇帝进行更名。”另外还将秦地的用语,取代其他地域方言词语的称谓,来统一各地不同的名称。这就很像我们现在用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一样。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推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统一了度量衡,将刘国文字统一为秦小篆和秦隶,统一车轨,全国按照统一的法律办事,这就是最早的全国“标准化”措施。不过,《史记》的记载非常简洁,秦始皇到底还有哪些具体的“标准化”举措,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更名方木牍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规范标准。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刘依诚小朋友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