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1700年前的吴简为什么能保存完好?

返回
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2720

男孩:爸爸,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简牍都跟新的一样诶!都一千多年过去了,还能这么新,好厉害哦!

爸爸:哈哈哈哈,你猜猜看,为什么简牍还能保存这么完好呢?

男孩:我猜…是因为有人在修复这些简牍!

爸爸:真聪明,这些珍贵的简牍,都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保护与研究,所以咱们才能在博物馆内看到它原本的样子。

在吴简的修复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对全部吴简的揭取、清洗工作。这六年间,从事此项工作的全体人员从未休过节假日。

2002年2月,吴简进入批量脱水程序。 刚出土吴简在井底淤泥中浸泡了1700多年,已经极度糟朽,就像煮熟的面条一样软趴趴的。为了使简牍在自然条件下长期保存,文保工作者对吴简进行了脱水加固处理,使得竹简表面的颜色尽量保持其质地本色。由于简牍大多数都存在开裂、残断、破损等现象,吴简脱水完成以后必须要做修复处理。吴简经过修复后,与脱水之前相比,形体一致,字迹清晰,有利于长期保存及文字试读。

而吴简保护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按编号顺序,对脱色、脱水、修复后的简牍逐枚点交,有序放入恒温恒湿的库房中进行保存。经过这四个阶段,我们才能在简牍博物馆陈列里,看到这样一枚经历了蜕变的简牍。

到目前为止,长沙简牍博物馆,近八万枚有字简牍,全部脱水入库建档保存,无一枚编号错乱,无一枚发生缺失。在长沙简牍科技保护工作中,我们简牍博物馆也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简牍保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吴简修复保护期间还绘制了吴简原貌清理揭剥平面图、工作笔记30余本,达100万余字,为今后学界对吴简的复原研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谭隽熙小朋友和爸爸谭晓天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