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你知道吴简的保护经历了多少道程序吗?

返回
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2747

孩子:好神奇啊!爸爸 ,简牍被埋在地里千年之后,居然还是完好无损的!

爸爸: 其实啊,这些简牍一开始被发现的时候,也并不是现在我们在简牍博物馆里看到的模样。这些竹简啊,也是经历了不少“磨炼”呢!

1996年,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平和堂商厦建设工地出土了10万余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这批简牍数量巨大,超过当时全国历年所出简牍数量之和,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20世纪,在古文献资料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吴简保护整理工作,长沙简牍博物馆承担起了全部三国吴简的保护整理工作。

出土的吴简呈饱水状态,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淤泥。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剥离和清洗,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每剥取、清洗一枚吴简,要使用三十多种工具,须经过多道工序,耗时五十分钟,简牍清理人员还必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不能对吴简上的字迹有任何损伤。

接下来就是脱色拍照。简牍因受淤泥的浸蚀,出土时是深褐色的,通常情况下,用肉眼无法清晰地看到字迹。为了便于人们阅读观赏,文保工作者对简牍进行了脱色处理,通过化学方法使简牍从现有的深褐色,还原为字迹清晰的米黄色。脱色完成后,进行拍照存档。最后,会将简牍浸泡在蒸馏水中,消除脱色过程中残留于简牍中的化学试剂,避免残留物对简牍长期保存造成不利影响。

2008年三国吴简脱水拍照工作全部结束,为我们后续整理吴简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出土,是我们目前研究三国史,尤其是孙吴历史最重要的出土文献。弥补了三国时期文献史料不足的状况。到2002年,长沙简牍博物馆完成了吴简前期的揭剥和清洗工作,并且,在中国大规模饱水简牍科技保护历史上属于首次。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谭隽熙小朋友和爸爸谭晓天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