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孙吴的屯田(上)

返回
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2728

老师: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流徙……有什么问题吗?

男孩:老师,三国分裂的征战时期,人们都在打仗、逃离,没有粮食,他们都吃什么啊?

老师:小博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当时的统治者啊,采用了民屯、军屯并举的措施,来保证耕种与粮食。

男孩:我还是不太明白,民屯、军屯是什么呢?

汉末三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流徙。当时兴起的各军事集团要想保存自己并战胜对手,必须立即解决军粮问题,否则,有了军队也不能持久。

孙权当政之始,割据江东一隅,政权尚未巩固。既要对抗魏、蜀;又要“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军粮就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各军事集团都一致地选择了屯田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使三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屯田制度最发达的时期。

孙吴采用了民屯军屯并举的措施。所谓民屯,就是政府集中一批屯田的民众,专门用于耕种粮食;军屯,则是在屯兵的地方开辟一块耕地,士兵不打仗时,务农。

孙吴的屯田地点大致分布在长江沿岸和南方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专门开辟几块地,屯田民户全部集中在那些地方耕种。屯田者被分散于各乡各丘,并设立屯田司马、屯田帅进行管理,督促生产。屯田的收益由所在地的县级政府征收,纳入财政系统按规定使用。


屯田制度不仅解决了孙吴的军粮问题,而且对孙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为江南的初步开发,为后代江南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本期节目由938声音体验官:王羿喆小朋友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 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