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古代平民百姓也有爵位吗?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3179

孩子:妈妈,这些人在做什么呢?

妈妈:宝贝,这是皇帝在给立了功的官员封爵呢!封爵代表着地位上升,土地也变多了。

孩子:所以封爵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升官的意思吗?

提起爵位,大家马上想到公、侯、伯、子、男。没错,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都是封建爵衔的主要称谓,在当代西方的某些君主制国家至今仍保留了这一荣誉性制度。在中国,早在周代,已开始用这五等爵制来分封诸侯。这些受封者是掌握地方政权的国君,其封号是荣耀、地位的标记。

但是只有封建贵族才有爵位吗?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世,让我们发现,老百姓也是有爵位的。走马楼吴简中,我们常常可以在户籍里看到“公乘”的字样,这是古代爵位的一级,大量“公乘”的出现改变着我们对爵位的认识。在出土的简牍中,记录着户主或非户主,成年或未成年,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有公乘爵位。

那么古代封爵的标准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战国秦汉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激励战功,开始赏赐军功爵号,到秦朝时,已由五等爵制发展出二十等爵制,但政府多种场合频频普赐爵位、换取爵位,造成爵位升级泛滥。吴简中的“公乘”爵位也是经多次赏赐的结果,爵位还可以转移,所以我们在很多户籍简上发现,年龄很小的未成年家庭成员就有爵级,不少还是公乘爵。从吴简中很难体现出公乘爵在汉代所具有的实质性优势。


从吴简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乘已丧失了在制定之初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的初衷,随意的赏赐、换取爵位也映证了爵级的泛滥和破坏。由此可见,所谓“公乘”的爵位,不过是统治阶级赐给平民百姓用来“画饼充饥”的,但却起不到“充饥”的效果,必然渐渐为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本期节目感谢938声音体验官:周楚涵和妈妈参与录制,简牍的100种声音,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