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吴简中的“不任调役”是什么意思?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2955

孩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念念有词)孔子。

老师:小简,这么快就背会啦!真棒!

孩子: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老师:这小小的一段话,囊括了社会互助、养老、就业,疾病救助等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老百姓啊 开始享受一些惠民政策啦!


在惠民简中,我们可以看出鳏寡孤独者,可以“不任调”或“不任调役”。那么,政府免除的“调”和“役”是什么呢?对百姓来说,又有多大的负担呢?

东汉末年,政府开始按户征收,征敛物为棉、绢等纺织品。规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就是依据资产多寡将农户分成九等,按照户等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绢棉。这就是“调”也叫“户调”。

“役”,也称“徭役”,是古时政府规定的平民成年男子要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正卒、戍边和更卒三种。正卒是在本县或京都接收军事训练,保卫地方或都城治安,以及为官府服务;戍边即驻守边疆,每个成年男子一生必须戍边一年,若是“富二代”则可以出钱雇人代役;每年还须在本县服1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劳动,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顺利完成政府规定的“调”和“役”,需要一定的家底和劳动能力,而这些或残疾或老穷的百姓自是无法胜任,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就极为重要。


现在我们的农业政策,不仅不用缴纳田租地税,一些工程项目,政府还有专项资金补贴。可是在封建帝王社会,耕种土地就要缴纳钱米布各种赋税,还要自备干粮承担官府摊派的各种劳役。通过长沙走马楼吴简上的惠民简,我们可以确定,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社会就出现了带有明显社会保障色彩的国家政策。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武怡朵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管员 蒋维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