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2776

孩子:哦!! (开心飞起)奶奶又给我买好吃的啦!

妈妈:少吃点,一会要吃饭咯!

孩子:妈妈,奶奶的零花钱可真多。

妈妈:那是因为奶奶现在每月都有养老金,所以啊,奶奶就拿来给你买好吃的啦!

孩子:妈妈,养老金是不是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呀?老师说,古时候就有社会保障制度啦!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相较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福利社会的理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要早很多。要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我们从走马楼“惠民简”开始。

在1996年十月份的一次重大考古发掘出土的一大批吴简中,其中一枚编号为959的残简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简中表明“罚估”与“穷老”、“女户”、“刑肿”等“下品之下”家庭状况属于同一类,可以“不任调”或“不任调役”。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定这种身份涉及到当时的惠民政策体系。

“惠民”是自有国与民以来就存在的话题。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惠民”政策与现代福利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简单的来说,就是“敬德保民”四个字。


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实行“仁政”逐步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施仁政”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国强”。在行动上,首先就从救济鳏寡孤独者开始,在吴简中,我们看到最多的社会保障也是针对穷、老、刑肿、女户、下品之下的优惠。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王林晟小朋友和妈妈林丽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 馆员 蒋维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