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古代的牛也有户籍吗?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215

女孩1:嗨咯,小简,你的泰迪狗狗太可爱了!他几岁啦?

女孩2:嘿嘿~我们家狗狗三岁了,我们还给他办了宠物身份证呢。

女孩1:啊,小宠物也要办理自己的身份证呀?

女孩2:是啊,我也是才知道的:其实以前古人们家里的牛,都会有自己的户籍本呢!

在长沙吴简中,除了各种人口户籍以外,“牛”也有专门的“户籍”,这就是“官牛簿”。

“牛”作为人类的挚友,早在数千年前就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1996年长沙出土的走马楼吴简中,有一册完整的官牛籍,这是孙吴嘉禾三年临湘县官吏向上级上报的关于牛的统计报告。该报告共统计了官府所拥有的四十三头牛的毛色、性别、年龄及饲养人员。

从这个官牛簿来看,可以肯定,孙吴时期有专门的官吏负责此项事务,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孙吴一项比较特殊的优待,即政府使用的饲养人员都是有残疾的百姓,这是政府为帮助贫困、残疾等弱势人员,解决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三国时期的北部,耕牛不足,连官府的牛都很少,更不用说老百姓家的牛了。没有了牛,就更不用说采用何种牛耕技术,那么,当时的长沙地区主要采用是什么耕种方式呢?从走马楼吴简来看,当时主要采用的是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当时是地广人稀,水资源较丰富,而耕牛却缺乏。其特点是“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栽培,不用插秧;以水淹草,不用中耕。”不过,长沙此时已是普遍使用水田了。


走马楼吴简中的这个官牛簿为我们展现和透露了很多关于长沙地区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原来以为牛耕技术得到普通的推广,可并非如此。反而证明了长沙主要采用火耕水耨农业生产方式,比汉代比较,由于兴修水利——陂塘,农业效益仍得到了提高。所以,孙吴对长沙地区开发,仍是功不可没的。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卜凡灵芸、黄露杨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员 熊曲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