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为什么汉代普通官吏都能写一手好字?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263

女孩:妈妈,我今天还要练字吗?

妈妈:要想写好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哦,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所以啊,我们每天都得练!

女孩:那是不是把字写漂亮就可以了呢?

妈妈:当然不够,古人对写好字的要求是:规范、准确,并且不、写、错、字!

女孩:啊···我天哪,这也太难了吧!

我国古代对官吏书写要求非常严格,《汉书·艺文志》有这样的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这里的“字或不正”的意涵所指是“正确之正”还是“端正之正”虽不确定,但“字或不正”就遭到“举劾”,可见对吏民上书要求严格。吏民上书要求不能出错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字迹也要求端正、工整,马虎不得,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叙述他在书馆求学的经历时说:“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从中可以看出,书写美观是习字教学的重要要求,并不惜以体罚进行督促。在这严格的要求下,吏员们则必须反复练习自己的书写技能,因此就留下了众多的习字简。

那么当时习字一般都写什么内容呢?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书用字,这也正印证了当时做吏为官的技能要求,正因为如此,在出土简牍中大批字书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些习字简反映了吏卒生存的一个基本场景:一方面要应对国家对其从政素质的基本考核;另一方面,他们采取一种更为务实的态度,以便更准确、合格地完成自己誊抄公文的职责。 官吏们“能书”,包括书体规范、抄录准确、不写错字,书写讲究工整、正确、快速。总的来看,要求还是很高的,可见,他们入仕的路也并不好走。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卜凡灵芸小朋友 ,妈妈卜芳芳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员蒋维 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