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什么是汉代“公务员”必备技能

返回
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259

老师:同学们,要想练就一手好字,咱们啊可是要下功夫的,古时候,书法家王献之练字就用掉了十八缸水。

同学们:哇!(齐)好厉害啊!

同学一:老师,他练习为什么用了十八缸水啊?

同学二:他把字练在哪里啦?

俗语说“字如其人”,在古代,想做一个好官,必须得写一笔好字,王献之练字就用掉了十八缸水,那么他把字练在哪里了呢?一起来看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枚“东汉太守”习字简。

1997年,社会各界又聚焦在长沙五一广场工地,五一广场沸腾了,在五一广场西北角,九如斋六座古井中,出土东汉简牍共200余枚,这是1996年发现十余万枚三国孙吴简牍后的又一轰动事件。其中一枚有纪年的习字简,让我们麻木的五指不经意之间有了一次书写创作的冲动。简牍木质,色呈黄褐色,长23,宽3-5,厚0.3-0.8厘米,简牍上简文“延平元年二月甲辰朔十日庚申长沙太守君丞卿叩”。 “延平元年”为汉殇帝刘隆的年号,也就是公元105年。当时正是隶书书风成熟的时代,简牍上反复练习的蚕头燕尾,精致、脱俗,有较高的艺术修为风范。这些书写练习作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里不敢妄作评判,但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练习精神是值得特别赞赏的。


这些习字简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一边惊叹这种清新脱俗的书写练习,一边思考这反复练习背后的价值。这里出现长沙太守的习字简,可以说是两汉文官吏治 建设的一个生动实物印证。操笔杆为业的士人吏卒,“能书会计”是他们的最起码条件,也是他们政绩考核的基本要素。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方柯荃、卜凡灵芸小朋友和方柯荃妈妈方小艳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员蒋维 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