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秦始皇有多忙?每天要批阅120斤重的竹简奏章

返回
时间:2021-03-10 浏览次数:1254


孩子:爸爸,古代皇帝好辛苦哟!

爸爸:哎?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我看皇帝的桌子上摆着那么多厚厚的竹简,翻阅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呀!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绵延了殷商直至魏晋的千余年历史。在中国文字承载形式的更迭演变中,占据了长达一半以上的悠长岁月。

战国至东汉末年,简策和版牍是书籍的主要形式,皇帝每日批阅公文是一件非常辛劳的事情。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独裁与勤勉于一身的君王。他一统天下,开拓了广阔的疆域,统一了度量衡与文字,所创下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记载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为了更好的治理国政,安定天下,所有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甚至用“衡石”来计算处理的文书。据史书当中记载,石百二十斤,也就是120斤。批阅的竹简文书要足足两人才能抬动。

虽笨重不易携带,但是从商代开始,竹木简牍已成为我国先民最基本的书写材料,同样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使诸子百家的思想和文章流传于后世。


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汗牛充栋,意思是古人藏书非常多,书籍存放可以堆满整个屋子,外运的时候能让拉车的牛累到流汗。现在我们会惊讶于书为何会如此之多,当我们知道这些书是用简牍写成的就明白了,在今天看来,这些汗牛充栋的书籍我们一个小小的U盘就可以装下了。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周凯喆小朋友和爸爸周浪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 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参与简牍情景剧录制,欢迎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沙简牍博物馆 ”报名,我们一起传承简牍文化,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