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杀青”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返回
时间:2021-02-18 浏览次数:1491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老师老师,最后一句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意思呀?

老师:汗青是史册的意思。

学生:史册又是什么呢?


宋代名将文天祥作诗《过零丁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是“史册”的意思,意谓一片丹心永照史册。

在古代,制作简牍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就是“杀青”,也叫“汗青”“汗简”。

竹简的制作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条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不使字迹晕散;另一方面也为防虫防霉。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如今人们早已不再制作简牍,但杀青一词流传下来,泛指著作完成。

专家述评

简牍在造纸术问世之前是古代最重要的典籍档案载体。经“杀青”后的竹简质地干燥,防虫蛀,又便于书写着墨,字迹经久不变,成为延长简牍档案寿命的重要手段。杀青技术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摸索档案典籍材料自身防护的技术方法,注意从防的方面考虑对档案典籍的保护问题。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938声音体验官:高佳俊和王玉汐小朋友参与录制,简牍博物馆杨亚峰 馆长倾情参与,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用声音演绎简牍故事,可以直接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微信后台报名参加,一起为传承简牍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下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