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100种声音 | 如何使用简牍?

返回
时间:2021-02-18 浏览次数:1498

老师:同学们现在都明白了吗?

学生1:老师,我想知道古人们在那么硬的简牍上是怎么写字的呀?

学生2:老师老师,那他们有那么多厚厚的竹简,会不会很不方便拿呀!

老师:诶~古代的简牍书写的确有它不一样的方式,至于怎么携带保存,古人们也有自己的小绝招!

在纸张发明之前,简牍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之一,古代简牍的书写是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书写,“言简意赅”是简牍文字最大的特点,一支简牍写不了几个字,因此古人写文章都是用字寥寥,用几行字甚至几个字就可以表达非常多的意思,时至今日,有些书籍的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简牍文书服务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尤其对行政行为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的防范泄密,防止在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要在写有公文的简牍上面盖一块被称为“检”的木板。检上有一个方槽和三道绳槽,密封的时候用绳子穿过检上的三道绳槽,将检和带有公文的简牍捆扎在一起,扎绳结放在方槽内并压上封泥,再将封泥盖上负责官吏的印章。这样就能够起到完全保密的作用了。成语“三缄其口”就是由此而来。

封泥其实是我国古代封缄简牍、封存财物所使用的盖有印章的泥块,类似于过去邮局封信用的火漆。

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其实这也是信封的起源。


本期《简牍的100种声音》由声音体验官:龙泓宇和廖芊然 小朋友参与录制,感谢长沙简牍博物馆李鄂权馆长倾情参与。 “简牍有声,全民参与”节目录制通道现已开启,您可以直接在 “长沙简牍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里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