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刺 传承千古 ——三国吴简名刺

返回
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6062 文章来源:龙臻伟

名称:三国吴简名刺

尺寸: 长二四·二、宽三·二、厚0·五厘米

时代:三国

藏地:长沙简牍博物馆

级别:未定级

所谓“名刺”,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名片,“名刺”的由来已久,汉晋时已广为应用,唐宋后称为“名帖”,是当时人们拜会往来所必不可少的应用文书。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名刺”是如何使用的?

1.png

释文: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字元宝

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0万余枚三国吴简中,有一批 为数不多的名刺。名刺内容多为“弟子××再拜问起居××××(地名)字××(人名)”。走马楼名刺在《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中披露了一枚,其内容如下:

“名刺:数量不多,内容为问安、谒见、荐举、赠物等。

例一七:长二四·二、宽三·二、厚0·五厘米(图四三)。

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 字符宝(正)。

背文为习字所写,正文与倒文相同,皆为:

弟子黄先再拜(背)。(J22-2697)”

除《发掘报告》所披露的这枚名刺之外,走马楼吴简中还有一批尚未公布的名刺,其内容格式基本与上述简一致。例举其中二枚:

弟子潘君再拜 问起居 字符国(J22-523212)

弟子吕承再拜 问起居 (J22-87741)。

什么是名刺,我们先从史籍记载中了解一下名刺的概念.“刺”是汉晋时期常用的一种文书形式。

《文心雕龙·书记》:“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刺是用于禀报的实录文书,有名刺、入官刺、禀食月别刺、出俸刺、表火出入界刺、书邮刺等多种形制。名刺在史籍上又称“爵里刺”,《释名·释书契》:“书称刺书,以笔刺纸简之上也。又曰写倒写此文也。书姓名于奏上曰书刺。作再拜起居,字皆达其体,使书尽边,徐引笔书之如画者也。下官刺曰长刺,长书中央一行而下也。又曰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从史籍记载可见,名刺是古代文书的一种,主要用于通名,后世称为“名帖”,相当于现代的名片,现代日本仍称名片为“名刺”。

除了长沙走马楼的名刺,全国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许多名刺。分别有湖北鄂城水泥厂史绰墓名刺,其中一枚书“ 童子史绰再拜 问起居 广陵高邮字浇瑜”。江西南昌高荣墓出土名刺,上书“弟子高荣再拜 问起居 沛国相 字万绶”。 湖北武昌任家湾郑丑墓出土名刺,上书“道士郑丑再拜……”。江西南昌雷陔墓出土名刺,上书“弟子雷陔再拜 问起居 鄱阳字仲之”。 江西南昌吴应墓出土名刺,上书“弟子吴应再拜 问起居 南昌字子远”;“豫章吴应再拜 问起居 南昌字子远”;“中郎豫章南昌都乡吉阳里吴应 年七十三 字子远”。 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名刺,上书“弟子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故鄣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丹杨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朱然是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位高权重,《三国志·吴书》中记载了朱然的生平事迹,并记录了他死于东吴赤乌十二年,即公元249年。江苏南京薛秋墓出土名刺,上书“折锋校尉沛国竹邑东乡安平里公乘薛秋年六十六字子春”。

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名刺可以看出,名刺不仅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在宗教中也在使用。如湖北武昌任家湾郑丑墓里的名刺,上书的“道士郑丑再拜”则是典型的宗教性质名刺。同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名刺还书写了主人的寿元,如江西南昌吴应墓书写了吴应年七十三、江苏南京薛秋墓书写了薛秋年六十六。这种名刺就类似于道教里的“告地策”,他是死者向阴间冥府告谒的凭证,汉魏之际有“事死如生”的思想,名刺就为死者在阴间“诣告”之用。

随着纸张的发明,名刺就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唐宋时期出现了“名纸”,新进士以红笺名纸作长安狭邪游,也成一时之风流韵事。司马光在《书仪》中记载了手刺和名纸书写的通用格式。

到了晚清时期,“拜帖”开始广泛使用,其性质一如古代的名刺。到了民国,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方文化大力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则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名片,在社会各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平生:《长江流域出土简牍与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文物出版社,2009年。

3、刘桂状:《古代的“名贴”》,《文史知识》,1983年12期。

4、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9年。

撰稿:龙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