簴鸣清扬 凤舞九天 ——楚漆木凤鸟虎座架鼓

返回
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4184

漆木凤鸟虎座架鼓

通长161、宽44.4、高115厘米

时代:战国

现藏长沙简牍博物馆

1992年在长沙市南门口外马益顺巷一座楚国贵族墓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凤鸟虎座架鼓。这件架鼓设计巧妙,动感极强,代表了长沙地区漆器艺术的最高水平。

先秦时期的楚国,其俗“信巫鬼,重淫祀”,祭神歌舞广为流行。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其不朽诗篇《九歌》中就生动地描写了楚人举行的盛大集会与重要庆典仪式。在这些活动中,祭拜的巫师们伴随着咚咚的鼓点节奏,忽而狂风暴雨、雷霆万钧,忽而轻歌曼舞、舒缓婀娜,演绎各种与上天之神身心交汇,融附一体时神痴狂迷的情景。

“扬枹(音fú,鼓槌)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九歌·东皇太一》

释文:时而高举着鼓槌猛烈击打,时而节拍舒缓轻歌曼舞。

“絚(音gèng,急弦)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音jù,悬钟之木)”《九歌·东君》

译文:琴弦急奏鼓声应和,钟声轰鸣摇撼悬架。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九歌·礼魂》

译文:典礼既成,鼓声一起敲响,鲜花频传,轮番舞蹈。

通过上述文字,我们面前仿佛展现出多幅二千多年前由楚人演绎的绚丽神奇、热闹空前的场面。在这些场面中,每每闻有鼓声相随,“拊鼓”、“交鼓”、“会鼓”,击奏有节,仪态万方。由此看来,“鼓”是楚人各种祭祀、礼仪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神器。而长沙楚墓之中出土的凤鸟虎座架鼓,让人们一睹二千多年前它真实的面貌。

凤鸟虎座架鼓,是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典型器物,也是楚文化艺苑中又一朵最具特色的奇葩。楚人生前爱好乐舞,死后亦用鼓乐随葬。1992年在长沙市南门口外马益顺巷一座较高级别的楚国贵族墓中出土了一件较完整精美的凤鸟虎座架鼓,可谓代表了长沙地区的最高水平。

1.png

图为凤鸟虎座架鼓复制品

该件器物采用多种手法雕刻而成。鼓架长161、宽44.4,高115厘米,为两只凤鸟相背立于两只虎的背上。凤鸟高冠长喙,昂首引颈,喙微张做鸣叫状。凤冠内有一长梢钉,与额顶固连,颈底有一方榫与凤腹铆合。凤身修长,双翼翘张,振翎欲飞,翼根处用二梢钉固定于体侧,便于安装。两凤鸟尾羽相连,卷曲呈S形。短足,上粗下细,中部束腰处有一凸箍。凤全身髹黑色底漆,用朱、黄两色描绘羽纹、鱼鳞纹、卷云纹、圆点纹。凤身高93.4、首尾宽70,背羽宽44.4厘米。两尾相连处有一方孔,边长1.6,深2.1厘米,上插一方柱,高69厘米。方柱之上嵌承一面扁鼓,鼓为圆形,鼓腔截面呈八棱形,鼓面蒙皮已朽。蒙皮外侧,用二排竹钉加以固定。竹钉径0.4,长2厘米,每钉相距2—4厘米不等。鼓面圆径59,厚7厘米。两只虎座均用整木雕制。虎伏踞,张目,口微启,垂露红舌,尾部上扬。背上凿有三榫眼,用以安插凤足,虎尾。虎全身髹黑色底漆,用朱、黄二色描绘眼、舌、耳、颈、脊背虎斑纹。身长47.2,体宽24,高30厘米。

2.png

长沙出土的凤鸟虎座鼓架,虎呈蹲伏状,却只用四肢的掌垫着地,全身重量全都落在四个掌足上。凤鸟的腿较短,与身长不配。但整体观之,动感极强,并不觉比例失调。这与湖北楚墓中的同类物有较大的区别,体现长沙楚人以动补拙的智慧和技巧。

3.png

湖北荆州楚墓中出土的凤鸟架鼓

楚人视凤鸟为祥瑞之物。楚人对凤鸟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楚国的诗文中,凤鸟常是美好、正直、至尊崇高的化身。凤鸟立于虎背之上,又有什么寓意呢?

著名的楚文化研究者张正明先生认为,凤鸟踏虎表现了楚人的特殊信仰和观念。那冲天欲飞的凤鸟,雍容华贵,伟岸英武,代表着楚人奔发向上,不畏艰险的正面形象。而虎则瑟缩卑下,仿佛已承受不住凤的重压。楚的西邻之境为巴人所居,巴人崇虎,祀虎,以虎为图腾。巴楚之间发生多次战争,巴的存在,对楚的发展形成严重威胁,楚人视巴人为宿敌,早欲灭之而后快(春秋时楚灭巴)。虎是楚人厌恶、卑视的敌对形象。所以楚人通过用于祭祀、庆典、丧葬等活动的这些艺术作品,把所热爱崇尚的一些优美品质和特性及审美情趣都赋予凤鸟一身。表达寄托楚人不惧强敌,终将战胜的信念与追求。有的学者还认为,楚人用此物随葬,是想借凤以引导所招之魂飞升上天,凤足下踏踩邪恶之虎,是将除恶辟邪,引领升天含义的形象化。

说到这里,使我们联想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来在长沙东郊陈家大山出土的一幅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帛画为长方形,幅纵31,横22.5厘米。画面正中绘有一侧身而立的女子,发髻挽结于脑后,身着宽袖锦袍,长裙曳地,宛若轻柔舒卷的彩云。女子亭亭玉立,面容姣好,体态纤细,神情安详,双手拱于胸前,作祈祷的神态。女子头顶之上有一硕大的凤鸟,正扬颈张喙,展翅腾足。华丽的尾翎,向上翻卷至鸟首。凤鸟的前面还绘有一摆动身躯,向上攀腾的飞龙。这一动静结合,人神共一的画面,恰是在表达画中的人物正在神灵的引导下向天庭飞升,而引导人的灵魂升入天庭的主角恰恰就是楚人崇拜的凤鸟。

4.png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

用神鸟之形做成鼓架,悬挂皮鼓,鼓槌击之咚咚震响,不仅满足了楚人审美心理的需求,视觉的愉悦,更是通过在那轻重急缓不同节奏里,鼓点音响的传播,使观者心中升腾的形象从无声变成了有声,愈加丰满真实。在巫师们如痴如醉的表演之中,想象超越了现实世界,摆脱肉体的束缚,升临飘渺无际的虚幻神妙的世界里。使人的身心得到极大满足,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凤鸟虎座架鼓作为一件饱含丰富寓意的神器,在二千多年前的沅湘大地上,曾经风靡一时,楚人对它融注与寄托不知多少美好的期许与愿望,终生相随,生死与共。

二千多年前的楚人把他们的信仰与追求虔诚地融入生与死的图腾崇拜,创造出如此神奇生动、怪诞诡异的形象,令人感叹崇仰。

撰写:宋少华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 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 《长沙马益顺巷楚墓》,《考古》,2003年第4期;

4. 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

5. 《湖南省博物馆文物精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