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走马楼督军粮都尉简

返回
时间:2018-07-19 浏览次数:3651 文章来源: 熊 曲

名称:长沙走马楼吴简

尺寸:长:22.8—24厘米;宽:0.7—0.9厘米;厚:0.1—0.15厘米

时代:三国

级别:未定级

收藏地:长沙简牍博物馆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会对诸葛亮发明的神奇工具木牛流马印象深刻,故事揭示了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所面临的军粮运输问题的地理困境。而在孙吴地区,水路发达、港汊纵横,水路运输是转运粮食的最佳途径。长沙走马楼地区出土走马楼督军粮都尉简为我们重现了孙吴的军粮运输体系。

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隆中对》中说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可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吴国而言,荆州尤为重要。因为荆州在长江上游,而占有长江,才能充分发挥吴国水军的优势。又,荆州是吴国伐魏灭蜀的跳板,也是它的国门,占有它,才能不让魏蜀打到江东大本营。除了天然地理优势外,荆州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大粮仓。长沙郡作为当时荆州的一部分,是孙权巩固统治的重要后方。沉睡千年的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现,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长沙作为物资基地所肩负的重任。

孙吴的黄龙三年(231)到嘉禾三年(234),因为武陵五溪蛮夷叛乱,孙权任太常潘濬为主帅,并派镇南将军吕岱率朱绩、吕据一并在长沙西北扎营,督军五万人讨伐五溪蛮夷。武陵即今天的常德,在长沙西北。《太平御览》中有五溪山的记载,它在临湘县(现长沙)西北五十八里,高二里,北入朗州界。后因潘濬讨五溪蛮,在此山立营,截住徒党,因以为名。吴简中就有专门为这次战争不断进行军粮补给的内容。如:

出仓吏黄讳潘虑所领嘉禾元年税吴平斛米为稟斛米廿四斛被督军粮(壹·2169)

都尉嘉禾元年十一月三日乙丑书给监运掾□这所领师士十二人□(壹·2107)

这两枚简文字相接,为一册书。讲的是临湘县(长沙)的仓吏黄讳、潘虑接县里的文书,要出一批粮食。这批粮食其实是中央的督军粮都尉下给县的命令,要求将廿三斛四升税吴平斛米作为廿四斛的稟斛米给监运掾所领的师士十二人,当作他们口粮。督军粮都尉,顾名思义,是调度军粮的官吏。军队将士的口粮都由他分配。同样属于这类文书还有:

都尉嘉禾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书给将军吕岱所部□□所□士四人力□合五人(壹·2257)

七斗九升九合九勺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十四日戊申书给镇南将 (壹·2354)

李嵩被督军粮都尉嘉禾二年十月廿七日癸未书给讨寇将军闘䆃所领军将(贰·3836)

粮都尉嘉禾元年十二月卅日辛酉书付大常刘阳侯兵曹王攀所囗(叁·2507)

1.png

简文中提到的“镇南将军”即讨伐武陵蛮的主将吕岱,他在延康年间平定交州后,孙权为表彰他的功绩,拜为镇南将军。此时,他领导的五溪蛮夷战役正在前线激烈地进行着,军粮正源源不断地由临湘县往那输送。这里讨寇将军史籍未载,是一种杂号将军,应是因武陵蛮战役而任命的。“刘阳侯”正是讨伐武陵蛮的主帅潘濬。他于黄龙元年(229年)进封长沙郡的刘阳县侯,迁为太常。他与顾雍、步骘被称为“长沙三侯”。这次平叛武陵蛮之乱的过程是非常的艰辛,但对于孙权来说,这场战争非打不可,因为它关系到能否保住孙吴在长江的防线,进而影响到他的统治。

当时,三分天下的关键就在于荆州的争夺。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后,退守到了南阳。孙权与刘备从昔日的盟友,因利益分道扬镳。刘备开始觊觎孙权手中荆州各郡。不但拒绝了孙权要求归还曾经“借”的荆州诸郡,还一度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巫山、秭归一带,并派使节诱惑武陵蛮夷。于是武陵诸县及五溪民都背叛吴国,投诚到蜀国。当时,孙权就派大将陆逊、朱然、潘璋讨伐。直到黄龙三年(231年),武陵蛮夷再次暴发叛乱。由于这次叛乱来势汹汹,所以,孙权派太常潘濬进行镇压。潘濬本为武陵人,曾在刘备手下当官,负责荆州事务。但他和关羽关系处得不好,就在孙权攻打关羽的时候,投靠了孙权。孙权这次派他平定叛乱也是有考量的,因为他熟悉那里的山势地形,且很了解武陵蛮夷的实力等情况。尽管如此,孙权仍然不敢怠慢,出动了五万兵力,却仍然打得非常辛苦。这场战争前后历时将近四年,才最终平定。其间,需要大量粮食等物资供应,督军粮都尉简就具体反映了为这次战争的需要,不断从长沙调运军粮等物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长沙作为这场战争的军粮供应地,对这场战争胜利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长沙对孙吴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沙作为战略后方,还可以上溯到东汉。2010年在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中,有一政府文书记录着永元十五年(103年),运送军粮的王皮因债务问题被扣押,而耽误了运送至武陵的军粮,招致军方担心乃至不满,武陵太守催促长沙太守命令临湘县赶紧找人替代王皮完成军粮的输送任务。可见,长沙郡向武陵郡供应军粮,由来已久。同时,东汉朝廷与武陵蛮之间的战事也时断时续,长沙郡作为物资基地的重任也一定延续了很长时间。


2.png


运送大批量的军粮,当然选择省力的船运方式。

走马楼吴简曾记载了三州仓到州中仓两仓库之间的一次运输,就运了1800斛的税米,相当于现在的29.87吨。这仅仅只是一次的运输,长期这样的转运工作,运米的数量必定相当庞大。

那么,往武陵前线运输军粮数量也是巨大的。同时,走马楼吴简还记录了船曹,专负责造船及船运等事务。那么,孙吴造船业如何呢?

孙吴的水军是他们引以自豪的利器,赤壁之战已见其威力。与水军配套的重要设备——船,必然是先进的。当时孙吴的造船业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在三国之前,一般都是靠帆船与信风,在海上漂泊无定,几近冒险,为此而丧生者,不计其数。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孙吴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和海上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1955年在广州出土了东吴的陶制船模,船模从船首到船尾有八根横梁,八根横梁说明有八副舱板,它们把船体分成九个严密的分舱(船舱)。这就是用横梁和隔舱形成的分隔舱结构造船技术。船要航行时,即使有一两个船舱受到破坏进水了,水也不会流入其他船舱中,船也不会马上沉没。进水的船舱可以抓紧时间抽水、堵塞漏洞和进行其他修理,并不影响船的继续航行。

“督军粮都尉”简,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多的历史讯息,不仅印证了历史,填补了一些历史的空白,同时,对长沙历史及地方志的研究大有帮助。

在走马楼吴简中,千年前的三国战场不仅仅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深谋远略;也不仅仅是阵前大喝,大战三百回合的畅快淋漓;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更多籍籍无名的军吏和百姓,以他们的劳动血汗,支撑了真正传奇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素:《汉末吴初长沙郡纪年》,《吴简研究》(第二辑),崇文书局2006年。

2、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3、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