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讲堂 | 还原历史变迁,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9月21日)

返回
时间:2019-09-23 浏览次数:3580

讲座时间:2019年9月21日10:00-12:00

讲座地点:长沙简牍博物馆多功能厅

主讲人:宋少华、雷长巍

如果问历史学家,中国考古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什么,可能答案不一定是那些光彩夺目、璀璨辉煌的珍宝,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简牍文书。

纸张被发明之前,简牍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之一。从先秦到魏晋,它肩负着记载和传播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和其他文物不同,简牍作为远古的第一手文字记载,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了解那些浩如烟海、未必被正史记载的片段,从另一个视角去了解真实的历史细节。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289.png

9月21日上午,长沙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宋少华研究员,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保管部雷长巍主任两代文博人,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多功能厅分享了一场名为「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 — 简牍文化漫谈」的讲座。两位文博专家结合自己的考古实践和科研成果,为100多位共享价值之旅的粉丝上了科学而生动的一课。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556.png

湖南是简牍重镇,90%以上是官文书

讲座第一部分,是简牍考古研究泰斗宋少华研究员精彩的演讲:

宋少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简和牍作为重要历史文献对于考古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相比史书,简牍是更为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和补正历史有重要价值。

宋研究员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角度阐述了在长沙地区发现大量简牍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并通过对考古亲身经历的回顾,透露了简牍考古发掘以及保护整理工作的艰辛。

“目前,全国共出土简牍30余万枚,其中湖南出土了近16万多枚,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以湘水流域的长沙市五一广场出土简牍最为集中。”湖南出土的简牍种类齐全、年代序列完整,从战国、秦汉到三国、西晋,在时代上没有缺环。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751.png

走马楼三国简发掘现场,出土于古井中,走马楼位于长沙市五一广场附近,今天仍是长沙最繁华的区域

宋少华研究员强调,长沙发现简牍的内容90%以上是官府文书,相较记录墓葬物品清单的简牍,官文书记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因全国其他地方东汉以及三国时期的简牍发现较少,湖南简牍的史料价值,尤其长沙走马楼吴简对于三国时期的全面客观的记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简牍使用近千年

讲座第二部分,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保管部雷长巍主任接棒讲述,雷主任结合历年简牍考古研究发现,沿着的简牍传递的文明脉络、文化现象、历史信息这一逻辑,娓娓道来:

作为主要出土文献,我国出土简牍时段主要为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到西晋时期(公元后4世纪,楼兰尼雅、湖南郴州简),偶见唐、明时期的简,简牍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和文字载体绵延千年。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1111.png

在简要回顾了我国简牍考古发掘的简史后,雷主任聚焦一件件出土简牍的生动案例,为大家细细讲述文物背后楚、秦、汉、魏晋的历史文化真相。

雷长巍强调:一百多年来,我国境内出土了30万多枚历代简牍。这些貌不惊人的竹木碎片逐步在颠覆我们传统历史观,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先辈都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这场简牍文化漫谈主要就是向听众讲述简牍文献中与传世文献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从简牍里打捞起的鲜活故事

历史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我们熟知有记载的正史,都是由著名的历史人物串连起来的。而简牍所记录的却是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冲破时空屏障的故事更接地气,让人倍感真实。

讲座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雷主任向我们分享的一枚「《录事掾潘琬》文书木牍」的前世故事。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1451.png

走马楼吴简许迪卖官盐米牍

上面是一件临湘(今长沙)一位叫做潘琬的官吏对仓吏许迪犯罪行为核实的上报文书。

这枚长25厘米、宽9.6厘米、厚0.6~0.9厘米的普通木牍,因为当时的一起惊动中央的渎职贪腐案件——许迪案,而浸染了不少故事。

许迪案指的是军事重镇淕口(今湖北嘉鱼县陆溪镇)的一名仓吏许迪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事情被揭发之后,他又将盗用的盐米空缺填补上了,想矢口否认。案件经过反复调查,最终上呈到了中央,才算彻查清楚:许迪贪赃罪名成立,被处死刑,甚至妻、弟受到牵连,被贬为官府的奴仆。

木牍左上角有一个较粗的草书「若」字,就是潘琬的上级官员长沙太守的批复,意思就是「好」。「一个太守是不会给你批复太多字的,古人讲究一字千金。」雷长巍说,他和同事也会把这片木牍叫做「若字牍」。

许迪共贪污了112斛6斗8升盐米。当时一斛米的市价是1500钱,折算开来,是16万9千20钱。当时一亩地的产量在三斛左右。

汉魏以来,对贪赃的人惩罚十分严厉。许迪的贪赃案受到政府高度重视,最终以军法处置,被判死刑,其妻、弟收到牵连,没收成为官府的奴婢。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个案件,对今天的我们也还是有很深刻的警示作用的。”雷长巍强调。

大国崛起,唤醒文化复兴

讲座最后,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者中有耄耋老者,也有呀呀学语的孩童,十多个问题代表着现场听众对于历史的好奇心,也充满着对悠远文化的向往和景仰之情。

20190921-市民讲堂164期《还原历史变迁 共享文化融合——简牍文化漫谈》2053.png

雷长巍主任认真聆听现场粉丝们的提问,并耐心而细致地一一给予解答。本次讲座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及思想碰撞中顺利落下帷幕。

透过简牍的呈现,浩瀚的历史长河,似在眼前。通过文博人的讲述,千年的文化回响,言犹在耳。

全程观察这场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小编不禁联想到这几年《国家宝藏》等历史文化节目的爆红,和商业领域“国潮风”的刮起——大国崛起,带来的必然是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藏。这种认同和热爱的情怀,我们一定要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