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稿 长沙简牍博物馆获“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返回
时间:2018-07-17 浏览次数:1333 文章来源:长沙简牍博物馆 管震

5月18日上午,为迎接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暨北京地区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厅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为今年新增的3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获此殊荣。至此,全国一级博物馆数量共130家,其中湖南占有4家,分别为湖南省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长沙简牍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对各类对外开放博物馆进行的最高等级划分。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对打破以往博物馆单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等级的传统格局,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率,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次长沙简牍博物馆成功晋级,既是对该馆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长沙简牍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类专题博物馆。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承载中华古老文明的神秘殿堂,探寻她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应运而生:三国吴简横空出世,简牍藏品全国最多

1996年10月,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街的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出土了10万余枚三国孙吴简牍,数量超过了我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其内容为三国孙吴长沙郡所属县(侯国)的行政文书,涉及司法、财政、赋税、户籍等诸多方面,填补了三国史料之缺,对深入研究三国孙吴时期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赋税制度、书法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誉为二十世纪继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在古代出土文献资料方面又一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6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简牍作为中华民族在先秦、两汉至魏晋时期一个独特的文字载体,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与巩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出土简牍数量已经累计达到20多万枚,是中国出土简牍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区,而作为省会的长沙又是中国出土最多的城市,于是全球唯一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应运而生。

除了10万余枚举世无双的走马楼三国吴简,长沙简牍博物馆还收藏有1997年在长沙市五一广场西北角发掘的数百枚东汉早期简牍,2003年长沙走马楼J8井出土的2000余枚西汉早期简牍,1993年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签牌、封检、漆木器和其他文物3500余件以及少量近年来征集入藏的历代文物和现代书画艺术品。

拔地而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倾力支持

吴简出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长沙市人民政府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资约6600万元,从2000年开始立项兴建长沙简牍保护研究中心,2002年正式批准成立长沙简牍博物馆,2003 年主体建筑竣工进入装修阶段,2005 年12月试开馆,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起免费开放,2010年简牍绿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正式落成的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长沙市中心繁华地带,西倚天心古阁,东临白沙古井,占地面积约30 亩,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绿化广场8000余平方米。整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天井型内庭和黑白外墙设计,具有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长沙简牍博物馆主体建筑工程获得2007 年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国家文物局将湖南简牍保护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科技保护工作,2004年3月批准实施由湖南省文物局组织编报的《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项目总体方案》。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先后投入吴简保护整理工作的专项经费达1465万元。

探索前行:简牍整理稳步推进,科技保护树立标杆

从1997年开始,走马楼三国吴简的保护整理工作历时19年。2002年,完成10万余枚三国吴简清洗揭剥工作;2009年,完成76552枚有字简脱色拍照工作;2011年,完成全部有字简的脱水、修复、包装等工作;2012年,三国吴简被放入恒温恒湿的地下文物库房收藏;2015年,“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国家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结项验收。长沙简牍博物馆计划整理出版吴简图书十一卷、三十二册,近八万幅图版,约三百万字。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了七卷、二十册,剩下的预计2018年以前全部出版。

在长期的简牍科研保护工作中,长沙简牍博物馆总结出一整套符合南方出土简牍特点、操作流程严谨、有可靠质量保障的保护工作机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简牍整理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先后受邀参与了广东南越王宫博物馆汉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秦简、北大汉简、清华楚简、甘肃秦简、山东银雀山汉简的科技保护工作。长沙吴简的科技保护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及文保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简牍保护工作中起到了标杆和示范的作用。

硕果累累:简牍研究成果显著,学术交流发展繁荣

在学术研究方面,随着走马楼吴简保护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其相关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吴简发现20多年来,历史、考古、文献、文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探讨研究,出版了大量报告、专著和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关于吴简的研究文章有600余篇;撰写的专著23部;以吴简为专题的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20余篇。从事吴简研究的学者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填补了三国史、简牍学研究的诸多空白。长沙简牍研究会、北京吴简研讨班、东京吴简研究会等专门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都有专门研究吴简的学者。吴简研究逐步成了简牍学中的热门专题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科前沿。

在学术交流方面。随着吴简研究日益升温,与之相关的学术交流也日渐繁荣。从2001年至今,长沙简牍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国际性的简牍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国际简帛学界的领衔人物、知名学者出席盛会。这些会议的举办,促进了吴简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打造了长沙简牍的国际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使长沙简牍博物馆朝着“全国简牍收藏保护中心、简牍文化陈列展示中心、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和简牍资料数据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特色突出:陈列展览体现魅力,社会服务广受欢迎

在陈列展览方面,长沙简牍博物馆《文明之路》基本陈列通过《三国吴简》、《中国简牍》、《世界文字载体》、《中国简牍书法》四个部分展现了中国简牍文化的传承,突出了简牍这一特色主题,被评为“湖南省十年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近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又结合自身特色,引进和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展览,如《盛世殷商—甲骨、青铜、玉器珍品文物特展》、《翰墨留香 丝路溢彩——吐鲁番出土文书精粹展》、《兰亭的故事展》等。每次展览开幕都同期举行“博物馆之夜”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长沙简牍博物馆非常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性,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年均接待国内外观众达7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占30%,境外游客比例达到10%,年均接待学术团体200多个。为适应国内外游客的要求,长沙简牍博物馆讲解员具有中、英、日三语讲解能力,且经培训拥有一支高素质、有热情的志愿者队伍提供讲解接待等服务。这支队伍由200余位文博爱好者、青年学者、中小学生、高校师生、退休干部等社会人士组成,作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2016年长沙简牍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颁发的“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团队提名奖。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一直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教育活动,主办富有特色的“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简博俱乐部、简牍小课堂、外出巡展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被称为“市民的终身课堂”。2013年被授予“简牍文化科学技术普及场馆”,2014年被授予湖南省第二批社科普及基地。2015年被授予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历经15年的蓬勃发展,长沙简牍博物馆在藏品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展示与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长沙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品牌。站在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新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开拓创新的简博人,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出跨越发展新步伐!

(长沙简牍博物馆 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