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展厅 | “鉴古知今——罗振玉学术成就展”数字展厅正式上线

返回
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2144

图片 1.png

站在“罗振玉藏品展”的展厅门口,古朴的线装书设计,精致装裱的古老画像,仿佛开启的时光隧道,带你回到一百年前的那个中国,回到那个列强环伺、国力衰微的动荡时代。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土不能保全,民众流离失所,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献更是得不到妥善的保护与收藏,为西方探险家所抢夺劫掠、流散四方;面对先进的西方科学的传入,传统的学术与文化受到了几千年以来最大的质疑和冲击。站在那个时空的节点,作为一个学者,能做出什么呢?

图片 2.png

罗振玉先生的一生,也许是一个答案。《鉴古知今——罗振玉学术成就展》从罗振玉先生的学术成果出发,展示他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开创的丰盈而深邃的学术世界;以他一生的成就为镜,照见中华文明何以历经劫难而薪火不绝,照见一个学者的于乱世之中的坚守与责任。正如罗振玉先生在在1916年给友人邹安的信中写道:“传古乃弟之夙愿,本无受禄之意,若受人薪金,即不能不为人役,不如不受酬之进退裕如也。弟老矣,平日不能为人佣,今益放废,但为古人役,则低首下心所不辞也。……始知传古之事,国家之力与当世富人固远在我辈寒士下也。”罗振玉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爱好读书,对经史、训诂学尤为精擅,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接触了翻译的西方书籍后,罗振玉认为“西人学术未始不可资中学之助”。此后,创设了东文学社,翻译各种教科书,传播西方现代学术的分科体系。20世纪初,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西北边陲的居延汉简、敦煌莫高窟的秘卷文书、北京故宫的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珍贵的文献资料相继现世,为罗振玉的研究开辟了提供了新的素材,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他以学术的眼光收集和整理这些文物,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刊布,开创殷墟甲骨、敦煌文书、汉晋简牍、大库文献等学术领域。我们的展览也以这些学术成就为主题依次展开。

甲骨卜辞

图片 3.png

1899年,契刻着商代文字的甲骨从中药铺的药材中被发现,《史记》中遥远的上古记载有了真真切切的回应。因此,金石学者、古董商人以及外国人将甲骨视为搜购的目标,也造成了民间对甲骨的私挖盗掘。为了谋取高利,古董商们隐瞒甲骨真实的出土地点,数量十万以上的甲骨在非科学挖掘的过程下出土,严重损害了甲骨的考古价值。罗振玉作为学者,率先考订出了甲骨的真实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也就是殷墟遗址,是商代的国都。这也促成了考古学家董作宾等人对小屯村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出土甲骨24900多片,还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商代的存在有了确信无疑的考古证明。

图片 4.png

面对大量原始的甲骨考古资料,罗振玉进行了搜集、保存和印发工作,完成《五十日梦痕录》《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精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等书。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功底,他还考释出近千个甲骨文字,并对甲骨卜辞进行分类研究,对甲骨学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甲骨四堂”之一。唐兰先生提出“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其中“雪堂导夫先路”即肯定了罗振玉为甲骨学的奠基者。此外,罗振玉还将古奥难懂的甲骨文字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风尚。

文书经卷

图片 5.png

20世纪初,随着中亚探险热的兴起,英、德、日俄等国探险者纷至沓来,足迹遍及我国西部边疆。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洞内藏有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多达五万卷以上。这些文书不仅有汉文,还有藏文、回鹘文、粟特文等各种文字。其中汉文文书最多,绝大部分为宗教文献,还有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药天文等各类原始文献。在那个时代这座考古的宝库就这样毫无保护地敞开于世人面前。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布鲁切夫、日本人橘瑞超等人,先后盗买了大量的经卷。敦煌文书流散海外的达3.5万件,约占所有文物的三分之二。其中最有价值和精华的部分都被法国人伯希和所得,后盗运到巴黎,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1909年,罗振玉在北京伯希和处看到了他盗取的文书,并得知藏经洞仍有千数卷文书,于是力促清政府学部下令陕甘都督封存藏经洞,并将剩余经卷运回北京,藏于京师图书馆。这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的抢救行动,罗振玉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发动作用,功不可没。对于伯希和手中的文书,即使当时无法收回,他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考证,先后出版了《敦煌石室遗书》《鸣沙石室佚书》《鸣沙石室古迹从残》等敦煌学著作。敦煌学的开创也不得不说出自于罗振玉之手。同时,居延汉简也面临着相同的遭遇。在被英国人斯坦因盗取回国后,罗振玉历经辗转,得到了这批简牍材料的影印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出版了《流沙坠简》三卷,这也是第一部简牍学著作。

金石玺印

图片 6.png

金石研究,始于宋而盛于清。在清末民初的学者中,对金石古物收藏之富,撰述之勤,成书之多,当推罗振玉。他从学术角度出发,搜集了许多铭文独特、形制奇异且不为人关注的古器物和墨本,并采用分期、分类方法,先进的影音技术,以科学的研究方式整理、著录和研究古器物。罗振玉首先倡导并开启古明器收藏与研究之风,明确提出扩大金石学研究领域,定名为古器物学,因此被称为近代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作为金石文字学家,从摹写石刻碑文中获得体悟,他的制印是研习金石文字的延伸,罗振玉自幼治印学,风格颇具古玺之风,遵金石碑刻之法。著作有《殷墟古器物图录》《海外吉金录》《雪堂所藏古器物图》等。

大库档案

图片 7.png

20世纪初期,北京紫禁城内阁大库中的珍贵档案文书因不受重视,两次险些遭到人为损毁。1909年和1922年,罗振玉一再建议上司保护,还亲自抢运封存,筹借经费购买,使大库档案最终化险为夷得以保存。罗振玉因两次抢救这批重要档案而享誉学界,抢救过程则被称为“八千麻袋”事件而广为流传。罗振玉对这批档案的整理公布也开创了编纂大内档案的先河。近代中国列强环伺、思潮激荡。面对中华学术和文化遭受的冲击和质疑,罗振玉自觉肩负起整理流传中华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他勤勉踏实,承继国学传统;他竭力求索,汇集华夏珍宝;他节衣缩食,流传文化典籍;他眼光敏锐,再创学术新篇;他不存私念,泽被后世学人。罗振玉是近代国学大师,是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学者。他对古器物、古文献的搜集,整理、刊布、研究,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推动了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图片 8.png

“鉴古知今——罗振玉学术成就展”数字展厅进入方式:

手机版: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数字展厅”-“鉴古知今”
电脑版:https://www.chinajiandu.cn/jiandu_luozhenyu/index.html?m=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