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湖南首次!长沙简牍博物馆“听见简牍”项目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

返回
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2044


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举办。该奖项被誉为中国文博领域最高奖。来自文博单位、科研院所、文博企业的12位专家对入围终评的45项案例逐项观看视频、审核材料、充分讨论。经专家评议,长沙简牍博物馆“听见简牍”系列文博广播融媒体项目荣获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这是我省博物馆、纪念馆首次获此殊荣。

图片 1.png

此次活动受到各地高度关注,活动办公室共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0项申报案例材料,案例类型涵盖广泛,包括讲解类、教育类、宣传展演类、研学类等。特别推介案例、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充分体现了文博工作者智慧和力量,很好地展现了当前我国文博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平,具有较好的典型性、时代性、示范性和引领性。

简牍是中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最主要的书写载体。它凝聚着先民的心血和智慧,传承着华夏的精神和文明。长沙简牍博物馆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简牍藏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精神,展现简牍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0年-2022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携手湖南电台创作了《听见简牍》系列节目。

2020年,《听见简牍》第一季——《简牍的100种声音》一经播出便反响强烈。节目聚焦中国简牍文化精华,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亮点,以线下“亲子对话+专家解读”、线上“情景剧+简牍故事”的方式,讲述简牍的考古发现、形制功用、思想内涵以及生动有趣的简牍故事,让书写在简牍里的文字“活”起来。节目首季播出,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吸引许多市民朋友贡献声音、录制节目,实现节目的全民参与。

图片 2.png

《听见简牍》第一季——《简牍的100种声音》海报

2021年,《听见简牍》第二季——《简牍里的中国精神》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这档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血脉,追寻红色文化思想源泉”为主旨,通过讲述“一个汉字、一枚简牍、一段故事”,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一脉相承,树立文化自信,激励更多人守护文化根脉,在见贤思齐中建功立业。在此节目基础上,长沙简牍博物馆深入挖掘全国简牍文物内涵,举办《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精神》展览,系统地展示简牍时代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观众在展厅现场用手机扫码,即可聆听《简牍里的中国精神》系列音频节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走进《简牍里的中国精神》特展,馆长亲自授课,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孩子们面对面深入交流,精辟讲解精选藏品背后的故事,让前来参观的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老简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图片 4.png

《听见简牍》第二季——《简牍里的中国精神》海报

2022年,《听见简牍》第三季——《简牍二十四节令》,将简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相结合,深入挖掘简牍与节令相关的内容,探索新的解读和传播方式。节目通过线上播出和线下互动两种方式相继进行。一方面,开展丰富的线下文化活动,以古风舞蹈、简牍吟诵等形式吸引青少年走进神秘的简牍世界,再由湖南广电优秀主持人给小朋友带来生动的“古诗韵律课”,让孩子们在吟诵之间感受与古人的时空对话,并在“古诗韵律课”结束后进行节目素材的录制。另一方面,线上节目在电台和网络上同步播出,特别是量身制作了“简牍二十四节令线上互动H5”,其中不仅有生动详实的微视频讲解,还有24位来自社会各界的“简牍推荐官”作为不同节令的代言人,引导人们走近简牍文化,感悟古人智慧。H5中还特别设置了“手写简牍”小游戏,将古朴优美的简牍书法带到每个人的手机上,让更多人可以多感官、多角度、沉浸式体验简牍与二十四节气文化,实现“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图片 3.png

《听见简牍》第三季——《简牍二十四节令》启动仪式

图片 5.png

《听见简牍》第三季——《简牍二十四节令》海报

图片 6.png

《简牍二十四节令》线上互动H5海报

《听见简牍》系列节目在湖南广播电台、学习强国、芒果动听、喜马拉雅、微信微博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受众已超过600余万人次,获得好评如潮,还被授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节目火了,简牍“活”了。正像节目最初的推广词“用声音唤醒沉睡的简牍,重寻历史的遗踪,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传承简牍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探源中华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展现近年来湖南简牍研究成果,根据省、市领导的最新指示和学界热切期盼,长沙简牍博物馆将继续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简牍文物宣传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