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

返回
时间:2018-05-12 浏览次数:4583

走进长沙简牍博物馆,探寻神秘宁夏岩画


“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于2018年5月11日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揭开神秘的面纱。此次展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和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承办,展期至7月10日。这是宁夏岩画首次来到长沙,也是我省博物馆首次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共同推出带有浓浓西北风情的岩画大展,希冀在这个宁静的夏天为长沙人民带来一丝来自贺兰山谷的清凉。

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迄今已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存世总量占全国岩画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代表。宁夏岩画广泛分布在宁夏境内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灵武东山等绵延七百余公里的几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气势雄宏,场面壮阔,是曾经驻牧、生活于此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游牧民族绘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其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涉及各类动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祀、射猎、交媾、放牧、巫术活动等等。

这次展览以宁夏岩画为主线,通过遴选不同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岩画实物和岩画拓片、复制品,以及石器、骨器等文物共138件套,分为序厅、岩画主要内容、岩画研究、宁夏简介等四个部分,为我们展示了宁夏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重要展品介绍

1、太阳神岩画

简博《宁夏岩画展》新闻通稿841.png

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和标志。据考证,这幅太阳神岩画大约凿刻于新石器时代。太阳高居天体之上,孕育着生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远古时代的人们特别信仰和崇拜太阳,把太阳人格化,形象化,产生了太阳图腾崇拜。崇拜太阳,曾经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岩画中的太阳神头部有放射形线条,象征着太阳照耀大地时,散发的万丈光芒;面部呈圆形,它重环双眼,并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直面东方,看上去神采奕奕、威武之极,给人以震撼的力量。这种双环眼的构图法,在贺兰山岩画中只有地位极高的神灵才可以拥有。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其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太阳神岩画磨刻在距地面20余米处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当中距地面最高的一幅。我们观察到每天清晨的第一轮阳光总是照耀在刻有太阳神岩画的巨石上,在一天里太阳神岩画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最长。

2、一万年前刻在石头上的女性手印

简博《宁夏岩画展》新闻通稿1248.png

此次展出的手印岩画出现于距今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手印是一个岩画中的一个古老的题材,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岩画中;其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在学术界,关于手印岩画的解释很多:有认为是表示“数字”的;有认为是表示“我”的,就像现在的签名;还有认为是表示驱邪、表示权利和占有的意思。这只手的手腕十分纤细,手指上没有过大的骨节,很明显是一只女性的手。由此可见,这幅岩画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3、小巫见大巫

简博《宁夏岩画展》新闻通稿1459.png

蛙形巫

这一张人形岩画拓片看起来不太一样,有突出的手指。因此专家们认为,这是人形结合了青蛙特点的蛙形巫。古代先民认为,青蛙是雨神的使者,所以每到大旱时节,巫师都会奉命装扮成青蛙的模样祈雨。在岩画中可以看到,在巫师的旁边,还有一个小青蛙,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另一种解释认为,左边较大的蛙型人是母亲,右边较小的是她的孩子,小的蛙型人紧紧依偎着母亲,并模仿着相同的动作,线条简练、趣味盎然。

4、虎

简博《宁夏岩画展》新闻通稿1659.png

在北方岩画中,虎是一种常见的题材和内容。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游历了黄河流域的贺兰山后,就在自己的著作《水经注》中记载了“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

贺兰山岩画中的虎描绘得形体比较大,肌肉丰满,张开吐舌,巨爪似钩,周围往往用小动物来衬托虎的威猛和高大。老虎的躯干由装饰花纹组成,突出了老虎毛皮斑纹的特点。这一时期岩画中表现的虎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虎纹饰与图案极为相似。在贺兰山岩画中虎的形象不少,说明古代贺兰山中确有虎存在。

5、狩猎场景

简博《宁夏岩画展》新闻通稿1894.png

在远古社会中,狩猎是人们生存的重要手段。在古代贺兰山地区生活过的少数民族多以游牧为生,因此在岩画中有大量反映各种动物和狩猎场景的画面。狩猎岩画通常场面宏大,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叙事性,有单人猎、双人猎、集体围猎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些画面中的动物,既是猎杀的对象,又受到人类的敬畏和崇拜。同时,狩猎岩画还具有巫术的意义,通过巫术来“咒禁”野兽,祈求狩猎的成功。

有的狩猎岩画还采取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使画面看上去更为形象逼真,层次分明。